旅游资讯山西晋中介休云峰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主要景点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寺内供奉有当地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
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他俗名田志超,曾对佛教禅宗临济宗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相传,他为反抗官府及地痞的盘剥离家出走,几经辗转,来到了介休城内的华严寺。他每日在寺内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忙着去田间干活,但人手太少,又怕误了时日,非常着急,都先后来求志超帮忙。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他又云游到义棠弘济寺,因为寺前要修塔,但用水很困难,于是又指挥兔、鹿用铜钟抬水,加快了工程进度。最后他选择了绵山,受到了善男信女的广泛膜拜。唐贞观十二年(戊戌),李世民向绵山求雨,志超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甘露,干旱解除,万民欢腾。以后每逢大旱,晋陕一带百姓都要来绵山祈雨,可谓盛极一时。后来为感谢志超“解民倒悬”之恩,李世民率众臣朝山拜佛。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告师父已圆寂西归.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这个殿又叫石佛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坐、门拱均为石雕,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曹魏太和年间,瘟疫流行,朝中大臣多有染疾。明帝急召天下高人禳灾治病,高僧迪公应召入朝,诵经施法,瘟疫消除,朝廷上下无不欢庆。明帝欲召迪公赏赐时,迪公已化缘而去。后迪公云游到此,见山崖奇特,仙气缥缈,是修行参禅的风水宝地。返京上奏朝廷,明帝谢迪公禳灾之恩,赐予重金,敕建抱腹寺,并敕封为方丈。后迪公在抱腹寺洞内辟关辟谷,打坐成真。北魏高僧昙鸾,曾在绵山大岩寺弘法,后到抱腹寺洞内修行数年。修成正果后,一夜之间飞往对山,创立鸾公岩铁佛寺。后有晋、汾、并十余县的弟子千余人,并发展到交城玄中寺,晚年往返于晋汾之间讲经弘法。最后辟关辟谷坐化圆寂于修行洞内。四方百姓和弟子数千人,为其举行舍利安放仪式。现绵山黄土坡有昙鸾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zx/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