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由介休方言看介休人朴素的道
言为心声
——由介休方言看介休人朴素的道德观
介休一中:张成娟
山西方言是很有特点的,小时候觉得方言里的字没有对应的写法,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留下来的。后来很偶然的看到了一些方言的写法,觉得很奇怪,也很新鲜,尤其是我们介休的方言。听起来土的掉渣,但写出来却特别有文化内涵。有的方言词汇甚至很典雅,而且还包含了一定的道德意义。
在我们的称谓中,说头叫“德老”。这个本身就让人能够联想到“首”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位,人的七情六欲几乎都可以表现在这个“首”上,而介休人用德字和老字来称呼“首”,就表达着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最主要的就是脑中所想。这种来自民间的直观的道德观念,通过语言表达并流传下来,真正是言为心声。介休方言中有你想不到的典雅,比如说:太阳,介休话是:日头爷,月亮叫:月明爷,星星叫:星宿,晚上叫:晚星,村子叫:村落……这些几乎是文言中的书面语,虽然读音不同,但呈现在字面上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让人浮想联翩。晚上和“晚星”可以让人想到夜晚的星空是很明媚,创造这个词的介休人一定是喜欢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而“星宿”则是更直接的书面语,这些都能让人想到过去的介休人是一群有着自己对事物认识和美好情愫的古朴居民。
方言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另一种语言,它完全浸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和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更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看法。介休方言流传至今,可以从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定阳”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我们这个小城其实是很美丽的,有山有水,也曾经有诸多流芳千古的名人佳话,这些人和事得以树立源自这片热土给予他们的收敛与含蓄,而这正是当下介休需要重新审视的。
在介休方言中有一部分谚语,比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备席容易请客难;人要实,火要虚;不怕慢,就怕站;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让人一步自然宽;亲子如同杀子。”细看这些,都很有道理,总得来说就是为人要有理有节,要谦逊,要懂得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要起而行。比如今天的介休,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如:刺耳的噪声、乱停乱放、乱闯红灯、尤其有些家长带着孩子还无视交通规则。假如孩子刚在幼儿园学到了“红灯停,绿灯行”,而一出学校的门,看到的情况却完全相反,那么他该相信什么呢?这种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实才是大事情。
还有些人喜欢说闲话、废话、气话、悬话、来回话,这种话太多,搞乱了语言环境,也就扰乱了人们的心境。所以所谓道德、所谓语言,说到底都是人心的外化,它会形成一种氛围,在其中的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语言来观察社会进程,进而想到以上的这些。
在传统道德中勤劳是最重要的,我们的谚语中有:“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三早顶一工;麦在种,秋在管;刨个坡坡,吃个窝窝;栽树没巧,深埋实捣。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变钱;秋分糜黍割不得,寒露谷子等不得。”这都是劳动中总结出的经验,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今天我们有些人常常只看到别人拥有什么,却不想自己做过什么,不劳而获被看成是一种本事,于是有人会崇拜这种所谓的本事,在这个过程实干的精神慢慢流失,留下的只有人心的浮躁与基业的飘忽不定。试想,长此以往我们谈何发展,自我内耗下的趋利和盲从终将使我们无法追赶先进生产力的大步伐。
近来一段时间我们看到:街道变宽了也变干净了,国庆时从外地回来的朋友也说介休看起来舒服了一些。这些变化很快,是因为行动很快。人的事就要人来行动,在行动中达成共识,你才能享受到舒适的环境,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共谋发展。动与不动,天差地别。正如前文提及的“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介休谚语中还有一部分和节气有关,比如:“大寒小寒,冻死老汉;三伏没雨秋后旱,三佳、两水开饥荒;长不过四月,短不过十月;头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闭门家守,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都是人们特别熟悉的,因为这些和人的生活紧密关联。一年四季,年年在感受,这才是活的语言,活的文化。我们就是要珍惜这种“活”的东西,谁也不喜欢死气沉沉,既然上天赋予了春夏秋冬、风霜雨露,人就应该珍惜环境,做好自己的事情。介休的环境曾经很好,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能记得以前空气的味道,像是甜的,闲暇时人们喜欢坐在外面晒晒太阳。但各种原因让这甜的空气消失的无影无踪。除了怀念,是不是应该行动起来,去保护,去挽救,挽救那些因为急功近利而带来的不堪重负。被挖空的地下,需要万年以上的时间去恢复,对此我们只能叹息。但是面对今天的生活环境,我们却可以争取让它变得更好。我们可以让这个城市干净、安静,让人心自然舒展,这才是自己需要的。而不是看到别人有,就以为自己需要的。
存在的问题很多,先要学会面对,才谈得上想办法解决。用这些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劳动智慧来经营我们的城市,并且总结出新的经验,不负古人不负来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人生来就是要做事情的,所以不要怕事,怕的是看见了事而装作看不见,这样我们就缺少了对社会的责任心。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不要小看了自己在整个群体中的作用,大环境就是你的小环境,唇齿相依不离不弃。所谓事不关己,那是一种自欺和失衡,所以不论是从方言中感受到的,还是从现实中感受到的,都应该引起思考,而最主要的依然是行动。
介休一中:张成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zx/4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