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故事蘸片子轶闻
“蘸片子”轶闻
介休有一种独特的面食吃法,叫蘸片子。它的做法是将和好的白面或杂面,擀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刀切或手拉成约五、六厘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然后在锅内放入少量的米,一起和面片煮熟即可食用。它的吃法是用一个小碗,将各种调料和酸菜搅和起来,然后把煮好的面片夹一片在小碗内蘸一下再吃。这种吃法的优点是多蘸少蘸由人,吃起来别有风味。
下面就说两段吃“蘸片子”的小故事。
挨了打的长工
过去,咱介休来了个新的县太爷,为了显耀他的威风,常常假眉三道地到下边察访民情。有一次,他带着衙役差人们到了一个地头,看见几个农民正在吃饭,吃的正是蘸片子。他看了半天,非常生气,便问农民们:“你们吃的这是什么罗嗦饭?”农民们忙说:“这叫蘸片子。”县太爷又问:“你们种的不是自家的地吧?”农民们又赶忙答道:“对,我们都是穷人,自己没有地,是给财主扛长工的。”县太爷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得意地说道:“本太爷历来断事如神,我一看就知道你们种的不是自家的地。”接着,把脸一沉,“要是种的自家的地,一定不会吃这个什么……什么蘸片子。”长工们听县太爷这么一说,真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好愣愣地看着他,谁也不敢说话。县太爷见大家不开口,更加得意地说:“这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吗?你们吃的这种蘸片子,夹起来又放下(指从面碗里夹在放调料的小碗里),放下再夹起来(指从调料碗里蘸上调料,再夹起来吃),过来过去的消磨时间,还能给主家干下活?”长工们听了哭笑不得,但谁也不敢顶这个新来的县太爷。县太爷越说越火气大:“看来你们确是一伙刁民,来呀,每人给我打二十板子,看他们还敢不敢再吃这磨洋工的罗嗦饭?”于是,长工们每人都胡里胡涂地挨了二十板子。县太爷临走还念叼着:“看你们以后再敢这样吃……”。
县太爷打归打,人们吃还是照样吃。直至现在,咱介休的家家户户都还是爱吃蘸片子。况且调料的花样越来越多,炒西红柿,油炸虾酱,油喷大蒜……都成了吃蘸片子的好调料。
站着吃的干部
那一年,从外地派来些干部,在咱们介休搞“四清”运动。当时规定,四清队员必须和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都是派饭。
有一天,一个干部到群众家吃派饭,主家很热情地接迎了客人,又专门给做下咱介休人最爱吃的饭——蘸片子。当饭端到桌上时,那个干部一看是那么大一面片,不知道该咋吃,看了半天也没法下手。主家便忙说:“你拌上调料,蘸着吃吧。”由于蘸和站是谐音,那个干部以为是叫他站着吃,心里非常生气。他想,去别人家吃饭都是很客气地让坐下吃,为什么这家偏要叫我“站”着吃呢?可是又一起,也许吃这种饭就这种风俗习惯?于是,只好站着胡里胡涂地吃了一碗,放下碗起身便走。
他走在路上,越想越生气,觉得自己的这顿饭吃的受了愚弄,上了当,用这种办法对待四清干部,一定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他急忙找到大队治保主任,说道:“我今天吃了派饭的那家是什么成份?”治保主任一听,觉得很奇怪,赶忙说:“他家是三代雇农,是真正的基本群众呀!怎么啦?”那个干部便把他吃的是什么大面片子,主人家让他站(蘸)着吃的事生气地说了出来。治保主人听懂了后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那个干部也得更加莫名其妙。治保主任笑了半天后才说:“人家那是待你上客哩!”接着,便把蘸片子的做法和吃法细细地告诉了那个干部。
至今,在我们那里还流传着“蘸片子是站的吃”的这句话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ls/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