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张壁村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位于山西介休东南10公里的绵山北麓的张壁村,以军镇遗留闻名。目前村内已发现的隋唐地道、明清民居等文物古迹,成就了张壁“明堡暗道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的美名。
张壁之美,首先得于地势山形。
若从空中俯瞰,从太原城出发,一路向南百十公里范围内尽是平川——这是“表里山河”为数不多的平原谷地。百公里后,吕梁与太岳两座大山陡然挺立,张开双臂近乎连在一起。而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壁村,就位于这平川与大山连接处的山腰上。
九曲十八弯起伏藏古建
张壁村并不大,方圆只有0.1平方公里,却自成一城。城墙外围的黄土外壳,如同披着一层褶皱皮肤,沿着南门土墙行走,手指与积淀多年的夯土接触,似能在此划开一道时光虫洞,今人在这边,古人在那头。导览人员介绍,这10米高的土墙,饱经千年风霜,已然削掉十数米,若在古时,万难进攻。
南城门为明嘉靖年间重修,多采取石块夯筑,在阳光照射下,黑黝黝地发亮。走在石块上,明显感到足端分力不匀带来的凹凸感。
且慢进门。身后有一处关帝庙,独特之处在于坐南朝北。右转拾阶而上,魁星楼占据了东南角的高点。在此凭栏四望,古村的半边尽收眼底——城内的民居顶部如同一扇扇张开的翅膀,北方民居,屋顶结构多以普通卷帘顶为主,灰瓦灰墙,显得整齐而大气。
南门进来,明亮、逶迤的长街豁然出现,街石向两边撑开,一条一条呈鱼骨状排列,又似枯藤伸展,将身体紧紧吸附在土层里,缓慢有序地上升。此街贯通南北,是古村的中轴。以此为界,东、西又分别有三四条巷子。
看似经纬分明,但若徒步其间,常容易迷路。“高低起伏是重要原因。”据张壁古堡旅游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续晓燕介绍,所谓“张壁点灯、介休看明”,古城南高北低,相差30米,这中间的落差,也体现在古城的街巷,加上巷子又多有支巷——“里”,“排列组合”下来,便有了“九曲十八弯”的感觉。
村子不大,但古庙就有21座。“空王殿”从外看便令人眼前一亮,门口的“孔雀蓝”琉璃碑堪称一绝,数百年不失其色。阳光直射下,“孔雀蓝”鲜艳欲滴,与殿顶的琉璃构件交相呼应。紧挨着的庙宇,其木雕是元代古建,虽因年岁深远而略有变形,其复杂纹路与精美雕刻,仍然令人神往。
在古村北部的“贮香瓢”泡一杯清茶,眼前的碧潭偶尔荡起一阵涟漪,远处的绵山耸立。
古村还有一个亮点——地道。建成时间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历朝修复下来,3层地道共计10公里长。沿着中间一层弯腰低头疾行,这中间,藏兵洞、通风口、伏击口等多处机关暗道,颇有探索未知秘境的惊险。10多分钟后,西出口的光亮在眼前,出口下面即是数十米深的悬崖,现在已开发成完备的滑道等游娱设施。
来源:山西卫视融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zx/5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