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介休冀家父子两代贩茶纪实二

“你知道二百多年前的万里茶路的开拓者是晋商哪一家?你知道当年名震大江南北和蒙俄的“巨盛川“砖茶的历史吗?你知道介休人饮茶的史事吗?”晋商介休冀家父子两代贩茶纪实

——此文选自冀廣大所撰

《晋商明珠、介休冀氏》初稿

序言:介休人饮茶闻名三晋,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从清朝中期到现在,是全国茶叶消量最多的地区。在介休,从城区到村乡,从老人到孩童,都有饮茶的习惯,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上世纪70代年末期,渐江金华国营茶厂统计,销往山西介休的茶叶占全省8成以上,数十年创全国销量之冠。二、悠悠贩茶路

乾隆元年,介休邬城泊唯一的水源,沙河(沙河经沙堡村①注入北辛武邬城泊)出现断流现象,邬城泊首次干涸,北辛武地下水位也随之下降,致使井水水量减少,水质变差,人们只好在低凹处挖坑饮用又咸、又涩、又浑、又浊之表土层渗水。

乾隆四年,冀州升去世。在举丧期间,冀之琮从汉口带回几包冀氏“川”字号砖茶,供办丧期间饮用,人们意外地发现,茶水不但可以除去水中咸味和涩感,而且还能解毒去病,化油腻、助消化、提精神、去疲乏。之后,村里的乡亲们纷纷委托在外地随冀氏经商的亲人们,在返乡探亲时捎带回几包茶叶。

数年之后,北辛武村形成了人人饮茶的习惯,特别是经常熬夜者,如煮盐看锅②者、守村查夜者等人,茶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冀州升和介休范毓宾曾经在清康熙年后期,到过武夷山区下梅村茶市,冀、范二人给茶商李氏和邹氏等茶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乾隆十三年四月,冀之瑜也来到武夷山区下梅村茶市,巧合的是冀之瑜遇到了年越古稀的茶商李氏,李氏得知他是三十多年前的晋商冀氏冀州升之子时,冀之瑜受到了李氏父子的盛情款待。

对北辛武很多人来说,一日可以无肉、无油、无面、无烟,但不可以无茶。于是,在乾隆十三年秋天,为方便村民饮茶,冀之瑜在北辛武村开设一茶店。

乾隆二十四年冀之瑜在介休城西大街创立“晋泰恒”和“永顺厚”茶庄,次年冀之瑜又在介休张兰开设“永昌瑞”茶庄。之后,介休饮茶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十多年来,冀氏和武夷山区下梅村李氏愉快合作,双方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五:介休地区的泡茶壶

图六:介休地区的茶叶罐(瓷制)

图七:茶叶罐(陶制)

图八:道光年间介休百姓陪葬的茶叶罐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冀之瑜到上海滩创立“达海”当铺,在此居住一月有余。期间时常到陕西商人岳思良的“景尉祥”

茶庄聊天,茶庄岳掌柜逐渐地和冀之瑜熟悉起来。

有一次,冀之瑜询问其岳掌柜本茶庄经营情况,岳掌柜善言快语,自认为冀之瑜不懂茶叶生意,滔滔不绝地向冀之瑜介绍开如何经营茶叶生意,把茶叶的产地及种植、采集、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程序详细地表述了一番,接着又向冀之瑜介绍了经营茶叶应注意的环节和茶叶的营销策略,并向冀之瑜讲述俄国人是怎样喜欢中国茶叶的。他认为冀氏财力雄厚,建议冀之瑜大胆经营茶叶生意,把茶叶生意做到蒙古和俄国,继而又向冀之瑜推荐经营人员。

傍晚时分,冀之瑜将一包砖茶送予岳掌柜,岳掌柜随之令人煮水泡茶,其茶色味俱佳,岳掌柜连连称绝,高度赞扬此茶比他所销售的陕西“泾阳茯砖茶”更胜一筹。岳掌柜手持一块砖茶在灯光下仔细端详,右上角所刻的“冀”字印入眼帘,此时的岳掌柜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话来:“‘川’字号砖茶原来是你们冀家的。”岳掌柜当即就向冀之瑜提出请求,要在他的“景尉祥”茶庄销售冀氏的‘川’字号砖茶,让上海滩人品尝冀氏砖茶。

冀之瑜此次来沪,不但创立了“达海”当铺,还有意外地打开了冀氏‘川’字号砖茶在上海滩的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冀之瑜和岳掌柜谈话中得到启示,即:直接从闽地贩茶到蒙地。

善于思考的冀之瑜,细心分析了冀氏在襄阳“兴隆”茶行和汉口“丁顺”茶庄经营情况,他结合近几年来老家北辛武村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实际,冀之瑜认识到,贩茶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既要拓宽外销渠道,同时也要拓展内销领地。

冀之瑜深刻地认识到,做生意,产品的选择是第一位的,选择了好的产品,才能够有好的买卖之可能。因而,选择产品对于生意的成败十分重要。父亲冀州升选择茶叶作为经营项目,而选择古北口镇作为冀氏贩茶枢纽,说明了父亲不单是看中了边疆茶贸易市场巨大的利润,而且还看到了京、津等内地宽广的茶贸易空间,父亲对市场敏锐超前的预见能力是何等的高远。

茶叶是具有中国特色之产物,早在公元一六七九年,俄国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份购茶合同。喜食肉类的俄国人大多爱上了中国茶叶。中俄贸易的发展,冀氏三十多年的贩茶实践,使冀之瑜进一步察觉到了俄国人对茶叶强烈的食性需求。

有需求,生意就能做,这是一个非常简朴的道理。当年夏天,冀之瑜将祁县城“天聚和”布庄改为茶庄,又在祁县东观镇创“巨盛川”分庄。乾隆二十一年农历四月,冀之瑜再次来到武夷山下梅村,同茶商李氏签订五年销购茶协议,让李氏在下梅村也特制冀氏“川”字号砖茶。协议内容大致如下:一、冀氏在每年农历三月将购茶数目,加工方案,包装式样书写成明细单,寄递给李氏。二、按照购茶数目,冀氏在每年农历五月采茶期预付予李氏百分之五十的银两。三、李氏按照冀氏提供的明细单,负责茶的收集、加工、包装和运输。四、李氏在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前将冀氏预订的砖茶数量运送到山西祁县冀氏茶庄。五、经冀氏在祁县茶庄验货后,冀氏将剩余茶款付予李氏。由于当时诸多的原因,茶叶由原产地江南运到中国最北方,相当费时费力,这对冀氏贩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冀之瑜凭借着百年积累的雄厚资本和三十余年的贩茶经验,在闽北武夷山下梅村茶市通过代理商李氏等人,即商东以包买形式控制一些作坊,让这些作坊按照自已的要求进行加工“川”字号砖茶。冀之瑜从武夷山茶市购茶后,再一路北上到达恰克图,贩予俄国人。行程分两段,第一段,在茶区选用商东将加工好的茶叶先运到山西祁县城或子风口之鲁村。第二段,再雇用镖车从山西祁县运往蒙古恰克图。恰克图,现位于俄罗斯与蒙古国交界处,清代恰克图是中俄交界处的一座边境小城。清初俄国所需的中国商品是从蒙古地区间接获得的。雍正六年,中俄两国签署了《恰克图条约》。雍正八年,清政府批准在恰克图的中方边境地区建立买卖贸易场所,这样就将恰克图分成南北两市,南市为中国商民居住,称之为“买卖城”。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宣布禁止俄国商人到北京进行贸易,因此中俄之间的贸易就全部集中在恰克图了。

由于介休冀氏资本较雄厚,万里茶路不亲自押运。冀氏严把两道关口,一个是下梅李氏等茶商雇人将茶叶由武夷山区运到祁县城或子洪口③之鲁村,冀氏要严格验茶。验茶后再把这些茶分成两部分,其中一小部分批发给当地的一些中小茶贩(这些茶贩主要将茶销往边疆各地),另外部分冀氏在雇聘沧州镖师李昆将茶运到恰克图,此时要严格验茶,这是第二个关口。

李昆,河北沧州人,生卒不详,清乾隆年间的镖师,武艺超群,善于使用弹弓,江湖上称之谓“弹子王”。在乾隆初年押镖于运河,往返于江浙、京津之间,镖旗为一白布,名震江湖。李昆在乾隆二十年开始给冀氏押运白银、茶叶等,二十余年的押运,银货无损。从南方到北方,人们一见白布镖旗,便知这沧州弹子王押运介休冀氏的银和货。因而在江湖上“弹子王”李昆和介休冀氏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

介休冀氏从乾隆二十一年开始从下梅村贩茶到恰克图,第一年创利四万两白银,连续六年利润直线上升,冀氏又在克恰图城用茶换回了俄国商人的大批毛皮,毛呢等高档商品。

正值冀氏贩茶贸易蒸蒸日上,但在乾隆二十七年夏天,俄国发生宫廷政变④,再加之中俄未能妥善处理双方贸易中的矛盾和纠纷,结果导致了中俄恰克图贸易中断。致使古北口镇冀氏“巨盛川”茶行及、承德、张家口、归化、赤峰、盛京、库仑分茶庄合计近二万包砖茶滞销,将要从祁县城运往恰克图的一万七千包砖茶滞销。

冀之瑜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决定将古北口镇冀氏“巨盛川”茶行及分庄的一万五千包砖茶返运到京、津两地保本销售,将滞留在祁县的一万七千包砖茶在介休、祁县、汾阳和平遥等地赊销和打折促销。到第二年春天,冀氏所滞留的砖茶全部销空。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由于恰克图休市,冀氏茶贸易虽然损失了些银两,但开辟了京、津两大城市的销茶市场,开辟了以介休为中心批量销茶的历史。

从此以后,京、津两地饮茶者逐渐多了起来,介休百姓饮茶与日俱增。特别是介休地区,茶叶逐步成了人们的一种嗜好。

介休人饮食砖茶由来已久,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象现,因为砖茶是由压制而成,结体坚硬紧密,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介休特色的饮茶习俗,发明了适合当地火灶特点的煮水工具:“川”壶。

所谓“川壶”,就是铜匠用紫铜打制成约一尺三寸长、直经为二余寸的桶形盛水容器。因为介休东部村庄居民床坑与炉灶相连,炉灶内腔为前小后大葫芦形,前小炉腔施放煤柴等燃料,是炉灶的热源,较后的大炉腔用于蒸锅煮饭,而其“川”壶可直插前小炉腔之热源处,一“川”壶水片刻间便可沸腾。

用此种“川”壶开水冲泡砖茶有速度快、茶味浓淳之优势,因而,此壶是介休地区东部居民家中必备的煮水泡茶用具,因为当初介休人用此壶专门冲泡冀氏“巨盛川”砖茶而发明,久而久之,人们称此种煮水壶为“川壶”。

图九:川壶专用加热沸水的工具图十:茶叶泡制的锅台及茶碗(注:将砖茶捣成碎片,贮于茶罐中,以免受潮。泡茶时将茶罐中碎茶取少许,放在瓷壶中,然后将川壶里的沸腾水倒入有碎茶的瓷壶中,静置一会儿,将瓷壶里的茶水倒入备好的茶碗里,便可饮用。)①[沙堡村]北辛武村正南七华里处一村庄。②[煮盐看锅]用盐碱土加热后熬制土盐和土硝。③[子洪口]位于祁县东南,周围群峰起伏,是明清商人由晋中平川和省城太原通往晋东南等外域的咽喉要道。④[宫廷政变]年7月8日夜,俄国沙皇彼得三世正位于圣彼得堡郊区的奥拉宁鲍姆镇,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秘密来到圣彼得堡,在近卫军的拥戴下,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宣布自己为拥有无上权力。作者简介冀广大,男,年9月生于山西介休市北辛武村,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物理专业,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介休市义安四中。祖父冀孔瑞生于清末,青年时期任晋商冀家“有容堂”的财务总管,解放后,在介休文史馆工作,致力于晋商文史研究。吾从小受祖父冀孔瑞影响,逐渐对文史和晋商史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始翻阅祖父遗留的晋商史料书藉,阅读文史典章。年夏,执手搜集整理明清晋商介休冀家经商史料。年9月在晋商网站发表了《晋商介休北辛武冀氏经商年记》及《晋商冀氏简介》年7月5日,由介休市留学生联谊会组织,本人主讲,在介休市中茶会馆举行了一次有介休市留学生、企业家、文化名人、冀国定后人参加的《晋商明珠、介休冀家》专题讲座,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年2月至6月,在北辛武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配合下,本人同闫玉腾老师多次察访北辛武村老者,询考冀家“五信堂”五处大院布局详情及北辛武村明清时古建筑状况,之后通过测量,绘出北辛武村明清十大建筑平面图。当年7月份,我们同易来广告公司一道,根据我们绘出的平面图,将北辛武村明清十大建筑一一绘制成电子版的三维立体图。年9月,本人开始撰写《晋商冀家》,于年6月,历时九个月25万字的初稿完成。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对文明古村落进行申报统计,北辛武村为申报村落之一,该村申报中的文字材料均为本人撰稿,协助了北辛武村党支部、村委会完成了此项工作。年夏天,与介休电视台影像介休摄制组配合,完成了第七集《仁诚礼善第一村--北辛武》的录制。冀广大

赞赏

长按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tc/440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