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地图介子推谁念绵山上千秋义士坟
谁念绵山上 千秋义士坟
有人说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但中华民族却是最看中宗族的民族,敬祖的虔诚已经超过宗教信仰。很多道德约束都发自于对祖宗的畏惧和子孙的呵护,对子孙的呵护也是缘于敬祖,子孙不肖,对不起列祖列宗。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敬祖文化的一种体现。扫墓风俗起源很早,但集中在某段时间,相传源于寒食节传说。寒食节这一天本来就是禁火,人们吃冷食,后来逐渐增加祭祀内容。唐玄宗时期政府规定寒食节祭扫。清明节原只是农事节气。但清明节一般为冬至后天,寒食节一般为冬至后天,两者接近,甚至重合。后来就规定清明前三天为寒食节。人们冷食三天,后来又演变成前一天。怀旧悼亡,清明乞新火,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生一息。宋明后,随着寒食节冷食习俗淡化,寒食节祭扫归于清明节,寒食节逐渐淡化,但寒食节重要人物介子推洁身自好的名士高风确深入人心,弥久更新。那么,介子推隐居于何处呢?那场让人揪心的大火和令人唏嘘不已的足下之问又在哪里呢?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晋侯求介子推不获,以绵上为之田。”《史记?晋世家》也说:“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由于古今地名大不相同,又没有地图记载留存,而且数千年沧海桑田,行政区域不断变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的人们也只能根据文献中的点滴记载找出可能的地方。
山西省介休县
西晋大学者杜预注《左传》时说,绵上山在西河界休(今山西省介休县)南。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和后来的乐史、顾祖禹等人都持此说。
介休县是山西省晋中地区辖县,界休、介州、定阳。西汉置休县,晋称介休县,因春秋时介子推隐居于县境的绵山,故名,沿称至今。春秋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战国时期属魏国。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北齐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改平昌县。隋开皇复名介休县。年撤县设市。
山西省翼城县
有人认为,介休位于霍山以北,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霍山以
北尚为狄人占据,并非晋国辖地。介子推不可能去陌生的异邦寻觅隐身之处,晋文公也不可能以狄人之地封赏介子推。因此,绵上山不在介休境内。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据《左传?襄公十三年》“晋侯搜于绵上以治兵”和《左传?定公六年》“赵简子迎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两则史料推论,乐祁自宋赴晋,不会走河西介休这条道,据此否定杜预的绵上山在介休境内之说。并认为,在翼城县西有座绵山,俗称小绵山,靠近曲沃,赵简子迎乐祁并与之饮酒的“绵上”当在此处。所以,介子推隐居于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南)的绵山。然而,据清朝乾隆《翼城县志》载,小绵山一名系因晋文公思念介子推,将国都附近的一座小山改名而来,这仅是一个迁移而来的纪念性山名而已,并非《左传》、《史记》中所载之绵上山。并且,此山甚小,地域狭窄,难以系兵、治兵。再之,晋文公时晋国都城在绛(今翼城县东南15里处),距小绵山仅几十里,如果介子推隐居于此,晋文公环山百里封田给他,就得将国都的近郊、甚至国都的一部分都作为封田,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省境西南,属临汾市管辖。名称由来据《翼城县志》,城当翔翱山下,山形如鸟舒翼,以山形为名。春秋时为晋都绛,亦曰翼。晋景公迁都新田后称此为故绛。东汉为绛邑县之翼城。北魏太和十二年于今县城东南10千米北绛村置北绛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北绛县为翼城县。唐天佑二年改浍川县属绛州。宋复名翼城县。
山西省平定县
山西省平定县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也有一座绵山,又名紫金山,山上遗留有介子庙,传说此山才是介子推隐身之地。
平定县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汉武帝时,始置上艾县,县治今张庄镇新城村,仍归属太原郡,后改为“石艾”。这是平定境内最早的设县治所。唐天宝元年更名广阳,北宋初年,宋军攻取北汉,首先攻下广阳。公元年,广阳县改为平定县。
山西省万荣县
近年,有人又提出一种见解,认为根据晋文公时晋国的版图而论,绵上山当在霍山以南。从“晋侯系于绵上以治兵”、“赵简子迎宋乐祁饮之酒于绵上”来分析,乐祁自宋至晋,是越过太行山南端的南阳(今河南省获嘉县北)而来的。由此推论,赵简子与乐祁相会的绵上应在晋都新田以南。系兵之举在春秋时是十分隆重的,都安排在国都附近举行,而且,治兵之处必须是一马平川,才便于战车动转驰骋。晋国当时只有浍河以南有平川,相当于今山西省稷山、万荣、闻喜县一带。这就是晋侯系兵、治兵之处。此处有否绵上山呢?乾隆《万泉县志》记载,万泉县(即今万荣县)西南正有一座绵上山,又称绵山,今习称孤山。因此,此山即当年介子推隐居之地。
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后土”。秦于今城关西南33千米宝井村北置汾阴县,十六国前赵废。北魏复置。唐武德三年于今城关南古城村北置万泉县,开元十一年(年)汾阴县改宝鼎县,宋宝鼎县改荣河县,金荣河县升荣州,万泉县属之。蒙元降荣州为荣河县,年并万泉、荣河二县,设万荣县,以二县首字命名。
山西省灵石县
据说介子推隐居“绵山”实为“绵上”,也就是今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绵山西麓今名“介林”俗称“神林”的介庙、介墓所在地。因为在没有置灵石县之前,绵山周围地区包括今灵石地区,都属古介休县范围,所以人们才会说是介休绵山。因此,许多典籍对此事、此地均冠名介休而不是灵石。其中,有些史书是写在灵石建县之前,《隋书·地理志》记载的清清楚楚:“灵石,开皇十年置。有介山,有静岩山。”静岩山,就是当今旅游开发的介休绵山。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隋初属平昌县(今介休县),开皇十年(年)割平周县西南地置灵石县。年析置灵西县,年复为灵石县。年并入介休县。年复置。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
其一(明·杨巍)
寒食客中只醉眠,不知何处杏花天。
雁门此日犹烽火,却向绵山独禁烟。
见友人「咏怀」诗有感,遂依韵和之二首
(明·张煌言)
黎花春雨半含秋,太息当年桑下谋!
国事几番真似弈,人情到处尽如钩。
金鸡云树空瞻阙,石马风榛自满邱。
未必策勋先上赏,绵山一过汗应流!
寒砚,诗词爱好者,既名不经传,亦不必以名示人。诗以新声上口,而不废平仄格律,词虽与歌相远,旧曲难寻,终究律谱犹在,四声难替,故曰:词沿旧韵,诗用新声。
精彩推荐:
春,在水墨中发芽!
雄安:年前的惊人“预言”,与今日之超级风水局
课本太薄了,装不下他的传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春风十里,桃花如你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花朝节
百花生日在今朝
狂狷诗人聂绀弩——千年传统诗歌里的天外彗星
杏花,春雨,江南
亿美元经济 怎么打?年前的故事告诉你
春分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崖山,崖山
二月二
陌上花开,挑菜归来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樱花开时,在最美的季节,我去看你
李清照诞辰纪念日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曾国藩: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会做皇帝的武则天,其实诗写的也不错
谭嗣同
《莽苍苍斋诗》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玉兰花发正思君
惊蛰
去年门巷美人红
上元佳节
今宵月色,知映何人眉妩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初春,偶然得句便成诗
惊艳之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tc/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