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介休
介休神秘久远的历史,总像蒙了一层面纱的美人。越想看清,越树影婆娑,云雾缭绕,需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去探究,认认真真来查证。用人来形容介休,就是个城府颇深,根基不浅,背景复杂,且很难一眼看到底的人。
在山西,找到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地方,可谓俯拾皆是;在山西,找到一个留下民族融合印记的地方,晋北、晋东南比比皆是;而介休地处晋中,汾水潺潺而过,太岳山、吕梁山相交,其文化背景着实耐人寻味。
介休之神秘在于艺术
我一直认为,地域环境是产生地域文化的基础。例如洪山陶瓷,就是有赖于源源不绝的源神泉水和洪山特有的陶土。史载,洪山瓷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考证,当地所产的陶瓷制品,可与古代北方名窑产品相媲美。到宋代,陶瓷工艺炉火纯青,所产黑釉瓷见火不炸,且有黑如墨、亮如镜、质如玉、声如磬的美誉。
有瓷器就有琉璃,琉璃工艺和制瓷工艺向来联系密切。作为古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建构,琉璃的装饰性为古建增色不少。而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乡”的美誉,位于其城中心的后土庙,就被称为“中国琉璃艺术建筑博物馆”。高大庄严的影壁照壁,精细玲珑的鸱吻、兽首,都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介休随处走走,古建上都少不了琉璃的身影,这些寓意吉祥、造型感极强的古建装饰物,像极了古代美人头上的发簪、步摇。风吹过,屋檐的低垂叮当响起,仿佛是在诉说千百年的久远往事。
据说,沈阳故宫所用琉璃就是出自洪山匠人之手。建筑因琉璃而华美高贵,琉璃因古建而留存千载。谁能说,这些寻常的匠人不是在创造历史,书写诗篇?
年末,介休洪山源神庙庙门影壁上,一块明代精品琉璃壁心——二龙戏珠被盗,至今下落不明。这座因洪山泉源而建的庙宇,据传说是唐初大将尉迟恭任介休县令时,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庙宇依山而建,前后两进院以过街戏台所隔,庙内建筑为明代扩建,各色琉璃建构完整地保存,房脊、房檐、影壁,到处可见鲜艳夺目、活灵活现的琉璃。
琉璃作为殿堂庙宇建筑的装饰,炫目堂皇,精美绝伦,代表着威严与敬畏。作为民间建筑的点缀,也具有富贵吉祥的寓意。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介休,有山有水,自然富足殷实,延绵不绝。
介休之神秘在于地域
要说琉璃之美,我其实更爱张壁古堡。距离县城东南不过20里地,就到了赫赫有名的张壁古堡。我说它赫赫有名,不是因为其游客云集、规模宏大,恰恰是因为其格局紧凑精巧,开发保护甚为谨慎。
张壁古堡不是一个寻常的传统村落,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景点,虽说,张壁古堡有着“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称谓,若肯沉下心来去挖掘,就会发现其研究价值远高于旅游价值。
说张壁古堡是座古村落,是因为其有着适宜人类居住的各种条件。巧妙的街巷布局,完善的给水系统,鳞次栉比的宗教活动场所,瓮城式堡门结构等,都让张壁更像一座城池。但更玲珑精致,如同丢弃在绵山脚下的一颗蒙尘的明珠。
除了尽人皆知、工程浩大的地道,张壁还有众多古老的民居、戏台、树木、碑帖,以及美轮美奂的神堂殿宇。这些自唐以来建造的宫观寺庙,门类繁多,层层叠叠,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张壁,竟然有如此密集的宗教场所,实为罕见。
而这些寺庙又隐藏着至今难以解释的疑团,这与当地民族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何人建造?何人供奉?祭祀何人?因战争的短暂性和瞬息万变,令军事防御为主的张壁古堡,成为诸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又在一夕之间被割裂,继而语焉不详,无从查对,很多遗存就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一桩桩“公案”。
但更令人称奇的,据当地文史专家研究考据,古堡是根据天上的星宿对应而建造,乃中国古代建筑中阴阳风水之说的典范。在村子中央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槐抱柳的古树,名曰“六郎”。一棵有名字的树,是不是很神奇?所谓“六郎”,就是六棵树的总称。是对应天空星宿图,而种植于古堡各处的六棵树的名字。时代变迁,其他五棵树都先后被砍伐,只留下这一棵,承载着诸多的传说奇闻。槐树东侧的池塘已经干涸,据说先前对称的还有一棵,后因扩路被填平了。这两个池塘与街巷地形,从空中俯瞰,是一幅道教中的太极阴阳图……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张颔,是山西介休人氏。他曾多次到访张壁古堡,并以同为姓张而骄傲,并写下对联悬挂于庙门: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是啊,建造于年前的古堡,至今仍保留着我国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各个“里坊”巷门、门楼保存完整,若遇有强贼,既可关门落锁,真乃堡中有堡。
更为难得的是,张壁古堡一直有人居住,建筑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堡墙、巷道、堡门等大体维持原貌。与其说,张壁古堡是个旅游景点,不如说它是研究古历史的集合点。延展开来,说不定,你会眼前一亮,豁然打开历史的闸门,串联出无数金戈铁马,无穷浩瀚星空,无限的历史遐想……
介休之神秘在于人文
介休不仅是个艺术文化的宝藏,也是个非常重视文化传承的地方。
位于三贤广场的介休博物馆,建筑宏大,功能齐全,在山西省市(县)级博物馆中处于综合一流水平,并免费公开对公众开放,在晋中可谓首屈一指。介休市中心区域的后土庙、祆(xian)神楼和城隍庙三处国保单位,修葺整理完毕后,自年11月起,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彰显其三贤故里,博大深厚的城市气质。
三贤广场来源是介休“三贤故里”的美誉。而这三贤,分别是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从三贤广场向南,就可以穿过介休城的明清街。神秘的祆神楼赫然在目,英气勃发,矗立在明清街的最北头。高大巍峨的楼宇,繁复的建构形制,跨街而建的气派,都令人浮想联翩。檐角的铃铛随风作响,恍惚置身于外域异乡。是何人建造,他们来自何方?一座庙背后蕴藏着多少传奇,建筑无声却记录了千年的更迭变幻,静默庄严,秘而不宣。
据历史记载,介休的文明史超过年。介休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吕梁山和太岳山的半环抱之中,自然景致优美,煤炭资源丰富,百姓安居乐业,被称为“福地”并不为过。
介休在历史上有极短两个时期,被叫做介美。当然还被叫过界休、安阳、介州。但我更喜欢介美一说,美,同“善”,羊尾大,善若羊,乃吉祥如意也。毋庸置疑,此地是美而善的福地。去过绵山的人,在绵山悬崖宾馆住过,在溪流淙淙中流连,在山峦鸟鸣中沉醉,自然会对善美之意了然于心。
此行采风因时间关系,并没有去绵山,站在张壁古堡高处,遥望绵山,山中正果寺十二尊包骨真容像,被称为世界奇迹,空王佛田志超的久远传说,怎不令人心驰神往,记忆犹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tc/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