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90的介休人都不知道的介休事
介休市位于省境中部,晋中盆地南部,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西北与孝义隔汾河相望;东南与沁源为邻。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年)。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代码:。区号:。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介休,春秋时属晋置邬县。秦建界休县,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北周改介休为平昌,隋开是十八年仍名介休,后历代县名不改。介休之名因有春秋时期晋国介于推隐居本县绵山而得。年设介休市,为县级市。该市地处太岳山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有绵山、天中山,海拔在米上下。最高峰在绵山艾蒿坡,海拔米,中部为岗峦起伏的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农作区。河流,除汾河以33公里的流程从北部边境流越外,主要还有发源于南部山区的季节性河流龙风河、樊王河、新涧河、兴地河等,南北流向,注入汾河;并有发源于天峻山之狐岐山麓的源神池,自古常流不息,泉水清澈。境内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度左右,一月--5度,七月24度,年降雨量毫米左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天。全市现有耕地42.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稻米、棉花、油料等。境内矿藏资源有煤、铁、石英石、泥炭、石膏、紫木节、铝土、黑矾、石脂、硝、磷等,工业主要有冶炼、电力、煤、焦炭,石油、化学、机械、建材、纺织、皮革、塑料、化肥、印染、陶瓷、造纸、缝纫、食品、酿酒等行业。位于该市的汾西矿务局是全省八大统配矿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交通有同蒲铁路纵贯县境,并有通往孝义阳泉曲的介西铁路支线。大运公路和汾阳至介休两条干线公路贯通本县西、北。此外,还有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多条,交通尚称方便。介休故称“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时晋国介子推、东汉郭泰、北宋文彦博。名胜古迹主要有绵山、回銮寺等。绵山又称介山,山险景秀,自古为佛教圣地。山中有云峰寺、铁瓦寺、开元古碑、以及相传介子推隐居焚身处等胜迹数十处,为旅游佳境。土特产有陶瓷、贯稻糖、五灵脂、黄酒、主焦煤、紫木节、银条菜等,号称介休八珍。其中洪山陶瓷以历史悠久、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色泽洁白而著称,远销40多个国家;而贯馅精则以酥脆香甜闻名于世;义安咸和涌的黄酒,曾在年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介休市行政区划北关街道 成立于年12月。管辖范围为:城区东西大街、朝阳路以北,彦博路以南,北河沿街以东的半个旧城区。常住居民人(含流动人口共计人),下辖北大街、顺城路、介纺等3个社区,81个居民小组。 西关街道 位于城区西北部,方圆2.8平方千米。成立于年12月。居民人,下辖文明北街、绵山北街、金融等3个社区,居民小组92个。 东南街道 成立于年。位于介休市东南,辖区范围西至南河沿,东南临定阳路,北临东西大街,朝阳路。居民人,下辖新建东路、铁南、南大街等3个社区。 西南街道 成立于年1月。北至裕华路以南,东至南河沿以西,南至部队与下城南村接壤,西与西靳屯村接壤。总人口人。辖站前(人口人)、光明(人口人)、裕华(人口人)等3个社区。 北坛街道 成立于年,东起大运路和北坛东路交界处,西至汾秀公园,南至彦博路和山印专运线。总人口人。辖崇文街、北坛、花园等3个社区。义安镇 位于城东10千米处。全镇面积86.2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31个行政村:义安村、沙堡村、东大期村、西大期村、孙家寨村、刘家寨村、降家寨村、那村、席村、洪相村、北盐场村、南盐场村、田岳堡村、董村、霍村、孟村、孟村湾村、北辛武村、孟王堡村、北堡村、中堡村、南堡村、桑柳树村、乐善村、白家堡村、田李村、任家堡村、孔家堡村、中街村、礼世村、宋家圪塔村。张兰镇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35个村:南窑头村、泉泉村、南岭村、旧寨村、新寨村、东风村、沟口村、沟底村、上梁村、下梁村、涧里村、上岭后村、下李侯村、强南村、旧堡村、新堡村、旧新堡村、南贾村、史村、孙村、张村、梁家庄村会委会、石场坊村、大甫村、穆家堡村、朱家堡村、张原村、仙台村、板峪村、红卫庄村、堡和村、张兰村、东北里村、西北里村、田堡村。 连福镇 古称“交市”,位于介休市东南部,临南同蒲铁路,南与沁源县为邻。面积.5平方千米, 总人口人。辖48个村:迎远堡村、夏庄头村、东狐村、西湖龙村、化家窑村、北山头村、赵家窑村、神光窑村、甘草岭村、关子岭村、靠龙庄村、前山庄村、后山庄村、东湖龙村、柳沟村、窑则头村、东杨屯村、西杨屯村、西武屯村、南王里村、北王里村、邬城店村、里屯村、东武屯村、大埝村、樊王村、樊王沟村、东圪塔村、西圪塔村、红泥湾村、上西崖村、下西崖村、北坡村、南坡村、船窟村、木壁村、苗沟村、薛家岭村、后崖头村、刘家山村、赵家庄村、连福村、张良村、沙堡庄村、义和堡村、大许村、东刘屯村、西狐村。洪山镇 位于城东南12千米处。全镇面积78.6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12个行政村:洪山村、马山村、运吉村、磨沟村、南沟村、石屯村、堡上村、大褚屯村、上曹麻村、杨家庄村、小褚屯村、朱家庄村。龙凤镇位于城东南8千米处,全镇面积.4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15个行政村:龙凤村、龙头村、漏土村、河东村、峪子村、圪垛村、桃坪村、鳌子岭村、遐壁村、渠池村、西宋壁村、东宋壁村、南庄村、北庄村、张壁村。绵山镇位于介休南端,距市区2千米,面积.5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37个行政村:南靳屯村、城寺村、坂地村、吴家山村、小畅村、大郎神村、樊家湾村、小山头村、前党峪村、东河底村、西河底村、团枣湾村、后党峪村、柳树坪村、大靳村、小靳村、万果村、东欢村、陶庄村、神湾村、焦家堡村、河村、保和村、靳凌村、宋家小庄村、秦树村、兴地村、冀家庄村、南槐志村、北槐志村、西靳屯村、谢峪村、岳家湾村、东内封村、西内封村、常乐村、董家庄村、上城南村、下城南村、长寿村、四家窑村、马堡村、侯堡村、西欢村、梁家村(上述村名录和统计数不符)。义棠镇位于介休市西南,距市区8千米,南和灵石县交界,西北和孝义市相邻,总面积77.82平方千米,总人口人。辖30个行政村:温家沟村、大安村、南村、北村、小宋曲村、西堡村、田村、旺村、白岸村、师屯南村、师屯北村、西刘屯村、万安村、段家巷村、利贞寨村、郭壁村、钦屯村、要里村、沙木墕村、白水村、北角头村、杏坡村、圪塔头村、沟南村、后庄村、枣湾村、冯家南庄村、义棠村、东堡村、汪沟村。城关乡位于介休市区,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千米,2.3万人,辖10个行政村:西关村、马女村、郭家村、罗王庄村、梁吉村、阎冀堡村、石河村、下庄村、顺城关村、南街村。宋古乡位于介休市城郊,总人口人,辖14个行政村:宋古村、洪善村、三道河村、东段屯村、西段屯村、宋安村、南桥头村、上站村、下站村、韩屯村、赵家堡村、李家堡村、花园村、南张家庄村。 三佳乡 是全市面积最小的乡镇,总人口人,辖11个行政村:三佳村、永庆村、南两水村、北两水村、东湛泉村、西湛泉村、东宋丁村、西宋丁村、温村、崇贤村、下曹麻村。介休市历史沿革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自公元前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 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晋中地区。现由晋中市代管。 年,介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5镇15乡撤并为7镇3乡。调整后 ,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总人口人,各乡镇人口:北关 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 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义棠镇龙凤 镇绵山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根据第 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大介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mj/46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