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乡介休绵山中国山西介休绵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绵山位于山西省中部的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绵延百里,主体在介休市境内。总面积.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米,相对高度在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mm,森林覆盖率达98%。故有冬暖夏凉、清爽宜人的自然环境。大西高速铁路、南同蒲铁路、国道、大运高速公路从山脚下通过,距省会太原仅一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捷。是山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丰厚的历史文化
绵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纪念性节日寒食节的原发地,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比端午节早余年)。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功不言禄,携母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令人取一块烧剩的木头制成木屐,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足下”之称由此而来。并下令在子推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的翌日,晋文公重上绵山悼念介子推,想起子推割股时所说“我不求任何封赏,希望主公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的心愿,遂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并把与子推母子一起烧死后又复活的那株柳树封为“清明柳”。位于介公岭顶部的介公墓依山而建,四周松柏环绕,前面有十余通历代帝王和名人拜谒时所题的诗文碑刻。伫立墓前,人们对这位以山(介山)铭记,以市(介休)铭记,以村(旌介)铭记,以节(寒食)铭记,以俗铭记的千古先贤不禁肃然起敬。介神庙座落在一座深28米,宽30米,高18米的巨型石窟内。正中介子、介母、解张三尊塑像分别高11米,前面两根半径5.5米的圆柱上悬塑着介子推壮烈一生及身后显灵故事60余组。整座大殿庄严肃穆、宏伟壮丽,堪称“天下第一石窟寺庙”。每逢寒食清明,人们踏青、扫墓、插柳、踢足球、打秋千;预先做“子推蒸饼”、“火烧”、“清明燕”、“蛇盘兔”、“贯馅糖”等的习俗,两千年来盛传不衰。正如唐代诗人卢象所说:“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纵览绵山,它不仅充满了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浩瀚之气,也滋润了春夏秋冬漫山遍野的勃勃生气,更集纳了古今中外一大批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历代帝王周宣王、秦穆公、晋文公、晋悼公、魏文侯、石勒、北周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清光绪帝等都在绵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介休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春秋“功不言禄”、惟诚惟信、志在政治清明的介子推;东汉三万名太学生领袖、“能教善诱”的大教育家郭泰;北宋出将入相、历四朝当政50年的文彦博,都堪称绵山赤子、华夏精英。隋末秦王李世民曾在绵山雀鼠谷度索原大败突厥所封定杨可汗刘武周的部下宋金刚,收降尉迟恭,奠定了李唐王朝基业。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留下了农民起义军首领田虎率部在绵山与官兵对垒的故事。民国十五年()十一月,瑞典国王古斯托夫六世为王子时曾携数十人考察朝拜绵山。历代文人墨客屈原、吕不韦、蔡邕、杜甫、白居易、苏轼、张商英、李清照、傅山、顾炎武等都题写过介子推、绵山、寒食或清明。仅《全唐诗》中就有寒食清明诗近三百四十余首。
三、奇特的自然景观
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之多。最大的“抱腹岩”,其山势如两手抱腹,形成一个高约60米、长约米、深约50余米的巨形岩洞。抱云峰寺余间殿宇馆舍及万余名游人于“腹”内,容0余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夜晚身临其境,头顶苍穹一片如盖,洞外繁星满天可摘;钟罄之声、松声、水声不绝于耳。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傅山曾写长联盛赞道:“阅名山多矣,无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此外,楞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长洞、一斗泉、朱家凹、介神庙、银空洞、石桐寺、铁佛寺等巨型岩洞,形态各异,幽深奇特。说法台:因形似香炉又称香炉山,是绵山的“山中之山”,苍翠如黛,耸立如屏,环绕于涧水之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如诗如画。明代国子监司业朱子俊题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
绵山有许多古栈道,仅中层就有天桥、兔桥、鹿桥、通天云衢、舍身岩等。天桥悬于“天桥”与“一斗泉”两大景区之间,全长余米;上离山顶80余米,下距沟底余米。多云天气漫步宽不到1米的栈道,人从桥上过,云在脚下涌,真是平步青云,飘飘欲仙!舍身岩长余米,宽不足1米。踏上这段险径,头顶峭壁高耸入云,脚下沟壑深不见底,上下岩壁寸草不生,岩下涧水轰鸣,不禁给人的精神以巨大震慑,故叫“慑神岩”。绵山之险,更险在从岩沟直插岩上摩斯塔的险道。其中余米的攀岩道几乎都是75度的陡峭绝壁,由余米云梯与70余米铁索沟通。据《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侧唐代诗人贺知章题记,他当年就是在僧人帮助下攀云梯、铁索,由岩沟直上峰顶的。为此,这条路被称做“云梯铁锁”,也叫“贺知章小道”。
绵山植被繁茂,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余种,四季松柏常青,郁郁葱葱。山上一株柏树,犹如曲屈盘绕的神龙,咬定于悬崖峭壁,千年来不长不衰,游人至此常摇头摆尾,人称“柏龙”。此外,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大片的天然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游人评价说:黄山以松称奇,绵山以柏叫绝。
幽甲天下的栖贤谷九曲一线天,置身其中,仰望一线晴空,聆听幽谷涛声,人在吊桥行,瀑布脚下飞,令人如临仙境,尘虑顿消。古藤谷集古藤、悬瀑、奇树、野果、名贵中草药于一谷。谷中藤王直径大于碗口粗,穿树梢、攀峭壁,纵横缠绕,为北国奇观。上千种中草药中有名贵的绵黄芪、绵党参、血见愁饮誉中外。
绵山水景,首推水涛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说:“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北流经石桐寺。”拥有近1个流量的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奔湍北流。在布满奇树、怪石的8公里沟内,形成了上百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有的如双龙戏水,有的如珠帘叠翠,有的如银河倒悬。其中五龙飞瀑落差80米,接近地面时又突然左折形成一道宽约10余米、高约8米的瀑流幕墙。游人不时穿梭于“幕”后,拍照留影,掬水嬉戏,情趣盎然。沟尽头的水帘洞更富有神奇色彩。一道宽阔的水帘从洞顶飞流直下,洞中可容四五十人。游人紧扣岩壁攀进洞内看外面的世界,犹如雾里看花,扑朔迷离。
人们一直印象为北方名山普遍缺水,而绵山不仅上层有李姑岩、银空洞、铁瓦寺、茶坊沿及中层马跑泉、池源泉等十余处终年长流不息的泉水,而且还有母奶泉(蜂房泉)、东水泉、西水泉、静林泉、一斗泉、龙池、一锅泉等大小水泉30余处,汇成终年奔腾不息的石桐水。绵山之泉,最奇莫过母奶泉(蜂房泉)。在高约米、宽约米的凹崖中间,悬垂着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终年从乳峰滴落,注入下方的石池时发出叮咚悦耳的乐声。明代钱塘(今杭州)才子赵端曾赞曰:“峭壁临丹壑,悬泉百窍寒;几疑河汉漏,翻觉洞天宽。”游人至此都要携壶接饮,据传该泉水可治疗各种痼疾。明末清初大学者、书法家傅山曾把此泉水比作佛家最正法、乳酪最上品,说“一勺醍醐足,那伽不许贪”。
春游绵山,朝山拜佛赶庙会,采山珍木耳野蕨菜;夏游绵山,听幽谷涛声,浴森林氧吧,避暑休闲;秋游绵山,看漫山红叶,苍茫云海,彩虹霞光;冬游绵山,感受龙脊岭暖冬,草荣花香。
四、独特的宗教现象
绵山的寺庙,或耸立于峰巅,或镶嵌于崖壁。佛教寺院有东汉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铁佛寺、隋唐回銮寺,建造年代都在0—1年之前。道教建筑群大罗宫,总面积共达00余平方米,为全国庙观之最。宫内百位名人所书《道德经》巨型(二百余平米)木刻和三百余平米“众仙朝元”布画、“众妙堂”数百尊古代彩塑俱为稀世珍品。抱腹寺下方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落成于唐开元二十年(),据今已有1余年的历史。它记述了抱腹寺的兴建始末,以及绵山为“焚介推之麓”等重要史实,为历史见证;碑文、书法、镌刻都为上乘,堪称“三绝”,为绵山镇山之宝。寺庙中还有大量唐、宋、元、明历代彩塑、碑刻,都是稀世珍宝。
绵山之神介子推,从西汉刘向把他收入《列仙传》开始,2多年来,庙前香火不绝。曾为介休留守、在绵山活动颇多并留有许多遗迹和传说的尉迟恭,后被奉为“门神”,堪为绵山之神,全国尊奉。绵山之佛为“空王佛”。俗姓田,法号志超,因反抗地痞、官府盘剥为民请命而离家出走。唐武德五年()辗转到绵山弘扬佛法,终成正果,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为“空王佛”,据传是过去世之一佛——空王古佛的化身。据有关碑记,志超及其在正果寺修成正果的历代弟子,现有包骨真身塑像共16尊,堪称世界奇迹。北魏净土宗祖师昙鸾,曾数十年活动于绵山,使绵山成为净土宗的发源地。昙鸾在洛阳受天竺高僧菩提流支真传后,朝廷敕令他住持并州大寺(《汾州府志》、《山西通志》称大岩寺)。据绵山五龙躔明代隆庆碑记“大岩寺岩主明古镜”的记载,大寺即抱腹寺。后又移往对山创建鸾公岩铁佛寺,为弘扬净土宗做出杰出贡献。以上四位都是真神真佛,而且都是山西本土人士。这种“真神真佛”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绵山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但绵山人绝无教派之见,一直以介子推为榜样崇尚大道,坚持儒、道、释等多教合一。1年5月绵山举行的罗天大醮,有国内外经团20余家、余人参加。2年8月,全国政协在绵山举行了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5大教派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
绵山独特的神秘文化景观,具有最古老的宗教色彩。在大罗宫、三洞宫等区域,多有运用周易、八卦对天文气象和日月星辰认知和演绎的景观。大罗宫白云庵有祭星台、天桥有天文观星台,抱腹寺有拜斗祭星赏月台。绵山的天文灯图,既可供信众祈福、禳灾、祭拜,又是全国罕见的奇特夜景,共六十余组。一到夜间,满山灯火辉煌,五彩缤纷,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
绵山龙脊岭养生源,集中了12个闭关辟谷修行成真洞,历代仙家彭祖、汉钟离、陈抟等曾于此修行。此外,白云庵、水帘洞、天桥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修行洞;抱腹寺的迪公、满公、昙鸾、志超、焦居士的修行洞,都是绵山神秘文化和养生文化的体现。
五、完备的旅游要素
年,著名民营企业家、山西三佳集团董事长阎吉英高瞻远瞩,投巨资恢复开发绵山。至今已形成李唐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介子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五大区域,三百六十余个景点,可组成五条旅游线路:
李唐文化景观一日游:包括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3个游览区,共69个景点。
道教文化景观一日游:包括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5个游览区,共97个景点。
佛教文化景观一日游:包括云峰寺、正果寺2个游览区,其中包括玉皇阁(五方佛区)的“介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观,是山西省文明委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66个景点。
介子文化景观一日游:包括栖贤谷、介公岭(含介公墓、介神庙)寒食博物馆、寒食碑苑、万寿苑、介子文化广场等若干个游览区,共近百个景点。
自然景观一日游:水涛沟包括池源沟、东水沟、岩沟;古藤谷(俗称西水沟)数个游览区,共88个景点。
五大游览区为一日游格局,游客可根据兴趣随意组合1—5日的游程。
各超市和购物点有绵山特产贯馅糖、牛肉、陈醋、黄酒、名枣、山核桃、杂粮、寒食系列糕点;晋文公系列木屐,绵柏木、绵梨木、绵桃木、绵红果木等制作的工艺品五大系列,近百种特色纪念品、食品等供游人选购。
景区各宾馆设有KTV包间;琼崖、圣乳泉、龙头寺等处还有文化广场活动;唐营、介神庙等处还有游客参与活动。多次应邀在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演出的绵山宗教乐团,可为游人举办各种法事及歌舞晚会。
绵山旅游行在云雾中,吃在岩沟边,住在悬崖上。6公里盘山公路和景区内旅游公路均可双向对开,沿途外侧都有固若金汤的古城垛墙做防护,急拐弯处都安装反光镜。景区内辟有停车场12处、5万余平米,有景区环保车循环往复全天候运行。现有琼崖、玉峰山庄、卧龙、云峰墅苑等遗址上扩建的八座悬崖宾馆,从总统套间到普通床位共有3余个。各餐馆推出了历代帝王将相和历史名人以及普通百姓纪念介子推的系列寒食数十种,利用本山地道草药烹调的系列药膳,还有秦王李世民为雀鼠谷、度索原大捷庆功的秦王宴。游人至此既可一饱口福,品尝享受独特的饮食文化,又能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作者简介:丁庆昌字丁一。年1月生,介休市南张家庄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历任绵山副总指挥、土建工程副部长、美工部经理、绵山文化研究院院长、绵山文编室主任,多年从事绵山景区文化研究工作。曾在《绵山文艺》、《绵山志》等刊物发表作品。
摘自:年第一期《文化介休》
投稿请在贴吧发帖
电联:18734457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看完给小编点个再走哦!求点,求转发!
丁庆昌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hj/4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