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南庄村等我省27个古村将获中央财政支
近日,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文,在《关于公布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中,我省27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这27个传统村落为:太原1个: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村;阳泉3个:郊区荫营镇辛庄村、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石门口乡乱流村;长治4个:郊区西白兔乡中村、平顺县石城镇上马村、壶关县东井岭乡崔家庄村、树掌镇芳岱村;晋城5个:阳城县北留镇尧沟村、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西河底镇积善村、泽州县周村镇石淙头村、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晋中4个:平遥县段村镇段村、灵石县南关镇董家岭村、英武乡雷家庄村、介休市龙凤镇南庄村;运城1个:新绛县泽掌镇光村;忻州4个:宁武县涔山乡小石门村、静乐县赤泥洼乡龙家庄村、偏关县万家寨镇老牛湾村、万家寨镇万家寨村;吕梁5个: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柳林县陈家湾乡高家垣村、孟门镇后冯家沟村、三交镇三交村、孝义市高阳镇白璧关村。这27个村落能列入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是经过了专家的技术审查。全国这次财政支持保护的村落个。在前3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尚有个村落未通过技术审查或未上报技术审查材料。而山西省前3批未通过技术审查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合计29个,居全国之最。
从年到年,全国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合计个。
——三晋都市报
民风淳朴人文秀古典古韵数南庄
“三门石头街,南北两座庙,张家十八堂,阴氏一杆旗”,这是对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7.5公里龙凤镇境内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南庄村历史文化资源最精辟的概括。南庄,古代定阳——“三贤故里”第五位名人——清代誉满华夏的镖师阴太忠之故居,具有浓醇的晋商文化,且融佛道、儒商、军事文化为一体。是通往“地上地下双城子、堡院庙垣博物村”的张壁古堡和绵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处。年南庄村被山西省建设厅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历史文化古村落”、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传统文化古村落”。优越的自然资源南庄海拔米,属温地带气温,年降水量为毫米。夏季最高温度为摄氏25度左右,夏夜温差为摄氏12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山庄”。南庄圆周长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南靠绵山支脉天峻山,南行2.5公里平路可达张壁古堡。占地15亩左右的南庄水库距村1公里,养有鲤鱼,肉嫩味美。
典雅的建筑资源
南庄的建筑资源,不论地上还是地下均品位典雅。北门仅存遗址,东门“迎瑞门”、南门“浮翠门”均为清代建筑。村内十字街有“山海镇”大型石匾一块,传说为镇名。南庄以上十字街为中心,有东门里、南门里、北大门、三角地、后南窑、后头街、南庙后等大小街道七条,有全长米的石头街:村外有东门外、南窑湾、北窑湾等三个居民集中地段。庙宇现存仅有南庙(河龙庙)北庙(真武庙)的部分清代建筑,庙内古柏肃立,彩绘喜人,浮雕生动,壁画鲜艳,牌匾完好,且有佛道相容之遗风记载。南庄的古代民居虽有不少损坏,倒塌,但幸存的清代建筑仍不失古香古色、古风古韵的迷人风采。古房屋占全部房屋的42%,石式宅门占全部宅门的56%。以张家十八堂为代表的十多个院落及其他古建民居,可为古宅度假的配套住房及服务设施。另有阴太忠坟地,通往慧安寺、张壁古堡的地道,有待恢复或专家考察鉴定。
古朴的文化资源
南庄古朴的文化资源得出了准确的结论:佛道儒商均俱全,晋商文化颇鲜明,形成了以“张家十八堂,阴氏一杆旗”为特点的一道亮丽文化风景线。南庙有佛教文化,北庙有道教文化,书记院有儒教文化,张氏官商合一,加入晋商崛起的历史潮流,形成晋商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晋商发展保镖的阴太忠等又形成了南庄的军事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从建筑上得到证实,而且有许多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在南庄、龙凤镇各村广为流传。由于“张家十八堂,阴氏一杆旗”为代表的南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南庄逐步形成了古朴而文明的民风。如东门、南门的门脸上,东门外的照壁上,均存有清代石刻的村民“公约”,本村老人们回忆,很早之前本村就有不准赤背过十字街,不准羊群入东门等公益规定,这些良好的村规民风正是南庄历史文化传统古村落的真实体现。近年来,南庄村委一班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步伐,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和谐、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美丽乡村,今年5月与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计划投资10亿余元,全力打造集易居、养生、养老、工学、耕修于一体的“中国乡居养生第一村”。目前,该项目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序实施。
——摘自介休社区试剑《乡村行---介休南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hj/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