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我代表介休县打过篮球rd

“我代表介休县打过篮球”

陈全

引:8月底的一个下午,电视台剌晓玲老师问我找几年前采访她父亲剌士栋先生的资料,我翻了半天没找到,她便匆匆的挂了手机再没有回复。前几天忽然闻听,她的父亲去世了,我才意识到那天晓玲老师找我的缘由。我心里开始怀有歉意,因为当年的一次采访却没有给老人留下蛛丝马迹的印记,实在遗憾之至。今天写点文字,为这位曾经代表介休篮球出征的老人补叙一篇采访稿,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年初夏,介休篮球协会组织人员,对曾经的介休篮球名人做了一次专题访问,我有幸参与其中。

那是一个下午,在剌晓玲老师的引领下,我来到介休市钟楼巷广播站宿舍,见到了她的父亲剌士栋先生。

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高高的个头,挺直的身板,双眼炯炯有神。等我说完采访的目的,剌先生就如数家珍般的给我讲了起来:

“我是年2月1日(农历腊月18日)出生在介休市东大期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年10月我到介休第一高小上学,年考入平介灵联合师范。顾名思义,这个学校就是平遥、介休和灵石联合办的师范类学校,是解放初国家为了解决基层教师严重缺乏而成立的。我打篮球就是在这所师范上学时候学习的。”

我笑道:“哪我应该叫你剌老师才对呀!”

老人爽朗的笑了起来:“是呀!叫我老师是没错的,我当过十几年老师呢!要说起打篮球,我们当时只是喜欢和爱好,没有专业的老师,条件也很差,极少有正规的比赛。那时也没有几支队伍,偶然有铁路和银行职工篮球队这些企事业单位,和我们进行一些比赛。当时候我的队友有师延龄、张必恭、吴如林、郭钊等。师范学校地址在介休文庙,也就是现在的绵山书院。学校有个简易的土场地,球框是木制的。比赛时用石灰撒上白线,就成正规篮球场啦!平常场地里尘土太多,队员们挑水扫地,每个星期拿石碾子碾压几遍。那时候,全县没几个像样的篮球场地,说起来我们这个场地还是很标准的!”

我笑着问道:“您当初打球的照片有没有呢?”

“照片倒是有,但都是后来参加介休县篮球队的集体照。那时候拍照可精贵哩,我们穷学生可是拍不起的!”随即剌老师就招呼老伴,让她找一下。

“那时候只有一些单位和学校才有篮球场,比如第一高级小学,简称‘一高小’设在城东的龙泉观,也就是现在城隍庙东实验小学原址;三高小在三官楼巷,后来成了汾西矿务局勘探队队部;铁路小学,也就是现在的介休第八中学,还有介休法院,在市政府东侧的,这些地方才有篮球场。”接着剌老师给我介绍起来。

老伴递来的旧相片,剌老师拿过翻看了一下,说道:“年2月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介休三区南两水村小学当老师,54年下半年到了韩屯高小,58年到62年先后在宋古、义棠、城关和西靳屯等公社联校工作,年2月调到了教育局视导室。调动了好几个工作单位,好处就是离城近,我随时可以到城里找球友切磋球技。我们几个球友在五十年代初就组建了“”篮球队,这应该是介休县最早的民间篮球队。为什么叫‘’这个名称记不大清楚了,我记得是因为三月十五日成立的,肯定和现在的消费者权益日没关系么。”

听着剌老师幽默的话语,我笑起来:“不过,这数字名称现在叫起来也很时髦的!”

剌老师一本正经的说道:“是呀!外甥也说和现在摇滚乐队名称差不多!不过我们那时对名称不太重视,大家叫的顺口,篮球打得棒,那么多观众才会记住你呀!

“‘’篮球队的队员有师延龄、张必恭、武荣昌、郭钊、吴如林和朱启宏等十几个人,我们大伙团结一心,认真研究技战术,慢慢的在附近县市就打出了名气。六十年代初省里和地区开始组织篮球赛,我们中的这些队员就代表介休出队参加比赛了。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比赛是在年4月代表介休县参加晋中地区分区赛。由于当时侯晋中地区的辖区很大,现在吕梁、阳泉、太原管辖的几个县市当时也属于晋中,因此参加比赛的队伍有二十四个。比赛地点在榆次体育场,介休县篮球队经过小组赛顺利进军决赛,和我们争夺冠军的是榆次队。榆次的队员人高马大,还有几个省队的,他们又占尽天时地利,所以夺冠呼声很高。我记得那场球打的非常艰苦,不过我们全体队友团结一心、不屈不挠地咬住比分,一分分地啃,终场即将结束前几秒,我们队还领先一分。后来由于前锋的传球失误,被对方断球成功,榆次队险胜我们一分。现在想起来还很遗憾呢!不过话说回来,比赛虽说输了,但是介休队顽强拼搏的精神,给观众和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后晋中的领导还和我津津有味的谈起那场球呢。”

剌老师继续说道:“当时介休县篮球在山西省也属于高水平,这得益于当时侯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我记得从年到文革开始,城内南街的工人俱乐部每周六日都会有篮球比赛,来自附近各县的球队和企业队伍,甚至省队也多次到介休,和我们县篮球队进行友谊比赛。那时候我们队与队之间友谊比赛,相互约定,互相挑战。每当比赛的时候,南街工人俱乐部篮球场人山人海,观众挤都挤不进去!”

我好奇的问道:“哪您是什么时候退出篮球赛的呢?”

“年文革开始,全国的体育活动都停止了,年底我调动到介休广播站当了编辑,后来当了副站长,直到退休再没有参加过篮球比赛。”

看得出剌老师有点消沉。我想在他心里,当领导肯定不如打篮球愉悦。他的手始终摩挲着那几张旧照片,仿佛想要将照片中的那些队友唤醒似的。

“这里面好多人都过世了!”他感慨道:“在世的都八十多岁,如今没几个人记得那些年的比赛啦!”

曾经作为的运动员的我,能感受到剌老师心里的难受。光阴似箭,几十年转眼逝去,几代人风风雨雨。草木凋零,英雄迟暮,归剑入鞘,脱下战袍,但我们还是应该记住那代人的荣耀,记住那些闪光的日子!

“不过也正常,这就是时代,时代发展就必须推陈出新的。”剌老师说道:“如今我经常到体育馆看介休市篮球锦标赛,很羡慕现在年轻人的装备和条件,朝气蓬勃的劲头和我们当年一样。”

顿了顿,他又说道:“不过我至今骄傲的还是,我曾经代表介休打过球!”

说着,他笑了。

我也笑了。

年11月24日於后庐道边最后一排从左往右:1、2权振国、3权维洲、4王久胜、5朱启宏、6李恭、7剌士栋、8赵英州、9刘树和、10梁裕胜、11张双明、12曹清泉第二排左起:1张必香第三排左起:1武振华(教育局体育干事)、2刘建业(教育局长)、3王润玉()4李国忠(副县长)、5姚文明(城关公社书记)、6贾*、7*(矿务局)第四排左起:1岳来明、2梁秀琴、6张振明(矿务局)后排左起:1(铁路)、2、(外贸公司)、3武振华、4(铁路)、5梁文奎(粮食局)、6高朝凤(外贸)前排左起:1乔元力(棉麻转运站)、2(万户堡中堡人)、3赵铁柱(后去灵石)、4李长明(税务局)、5剌士栋以上名单当年由剌士栋先生提供,如果有读者知道图片中没有备注的、信息不全的人,请在后面留言。谢谢!

作者简介

陈全,号后庐主人,男,年生,就职于介休市体育运动中心。晋中文化促进会理事、介休市文化促进会理事、介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张兰老曹的古董人生》。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zx/49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