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棍闹春介休民间绝艺古韵
介休背棍,是民间表演艺术之一。“背棍”即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装演员就会飘舞起来,沿街表演,招摇过市,形成一年一度的“红火”场面。“铁棍”、“背棍”,并不是介休独有的艺术,在太原附近的交城县、文水县、祁县以及晋中、吕梁地区的其它县也有这种民间表演加入“闹红火”的行列中。
以下图片为年正月,民间艺人在罗王庄进行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节目巡游表演。
能上背棍,那是一种荣耀
说起来,咱介休的老百姓,没有不知道背棍的。可您能把啥是背棍说清楚吗?您知道背棍和铁棍又有啥区别呢?
一位壮汉,头顶上神奇的仿佛悬空般立着个美若天仙的八九岁的娃娃,壮汉一步步往前悠悠地行走,棍顶上的漂亮小娃娃就随着他的步伐一颠一起伏,长袖飘舞,顾盼神飞。街道两旁的观众仰头看去,真觉得是天女下凡!
娃娃到底是怎么悬空固定的呢?为啥不会摔下来呢?观众好奇又担心。
其实,壮汉背后竖着一根长约一米半直径约三厘米的铁棍,铁棍牢牢绑在他腰部。在铁棍中段即壮汉肩部位置,焊着一个特制的三角形铁架,娃娃就站在这三角形架子上。娃娃背部则紧倚铁棍,也被牢牢绑住,这是在演出前用白布把小演员从脚到腰和铁棍紧紧捆在一起的,因为已形成一个整体,因此非常安全。铁棍和铁架巧妙地隐藏在一大一小两位演员的服装和道具中,外人根本看不出破绽。
通常,背棍由两位演员表演,偶然也能见到一人背着两个娃娃的,但那需要极强的体力。而铁棍的演员可以多一些。铁棍是用长杆搭成架子,架子上竖起三根呈三角形排列的铁棍,棍上同样有特制的用于脚踩的铁耳,每根棍上站着一位小演员,他们腰部同样固定在铁腰卡上。像抬轿子一样,数位青壮年男子将长杆抬起,按着节奏稳步前行。铁棍由于木杠的弹性,比背棍更加颤悠悠,小演员们更显得轻扬。
能上背棍的小演员们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漂亮孩子,有男娃娃也有女娃娃。能被选中那是一种光荣,真是父母高兴,孩子愿意。当地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小时候演过背棍的女孩子,长大后来说媒的都多。
演员们穿什么服装,演出什么剧情,也是有讲究的。只不过它只演不唱,属于造型艺术,所以色彩搭配也特别协调,下面背者穿蓝袍,上面的小演员就穿绿;下面人穿黑,上面人就穿红,总之非常悦目。
图:白连旺
文:郭武
:小编小时候也被选中,和自己的舅舅配合,当时提前在姥姥家院子里练习,把我绑到铁棍上,固定好,刚开始的时候担惊受怕的,心跳扑通扑通,害怕也没办法,只能哭。除了两个胳膊和头能动,其他的就别考虑了。记得有一次表演,自己竟然困得睡着了,但也不影响。主要靠大人们赛,上边的小孩胳膊自然也就甩动起来啦。挺好玩的!儿时的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zx/4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