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大必去的古镇
聊起山西的古镇游,你知道山西除了平遥古城,还知道山西有哪些好玩的古城么?本文为大家盘点了山西的著名古城名单,以及山西国家级的历史名镇名村名单。告诉你除了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有张壁古堡、青龙古镇、荫城古镇、大禹古镇等等好玩的古镇。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山西的古城古镇名单吧!
1,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
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古城以市楼为中心,街道布局为“土”字形,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保留有很浓的乡土气息。下面MaiGoo旅游小编从平遥古城景点、美食、旅游线路以及周边景区等方面为你介绍山西平遥古城旅游攻略。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城内以标志性建筑古市楼为中心,分布有中国钱庄博物馆、蔚泰厚(票号博物馆)、中国镖局博物馆、中国珍奇报纸陈列馆、平遥古县衙、城隍庙和文庙等景点。登上古城墙,伴随着傍晚时的夕阳,俯瞰古城全景和城内居民的生活,那种美丽无以言表,震撼着每一位游客的心灵。
2,介休市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是中国现有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景区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张壁古堡整个村子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面布局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因此,张壁古堡还被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
张壁古堡是是古时候介休去往绵山的必经之地,也是著名古代军事要塞雀鼠谷的重要堡垒之一。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整个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易守难攻。因此,虽然面积只有0.12平方公里,却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多个历史时期的遗留,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星象村的奇特布局,机关密布,诡秘奇绝,成就了张壁古堡“明堡暗道双城子,堡垣庙院博物村”的美名。“天上奎星,人间张壁”,张壁古堡整个村子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因此张壁村还被人们称为“星象奇村”。作为一个以军镇遗留闻名的历史名村,它的基本形态,与二十八星宿之奎宿对应,“奎十六星,天之武库也”,这种形态与本身存在价值的对应更加让许多人称奇。而且目前堡内已发现的与星象相对应的建筑和其他标志性物体有三十多处,如外围堡墙、堡门巷门、树木水井、地道墓葬、宗教寺庙等等。这样的格局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3,忻州古城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至今已有将近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至今已有将近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4,碛口古镇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下辖镇,地处吕梁山西麓,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县黄河名镇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45平方公里。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下辖镇,地处吕梁山西麓,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县黄河名镇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45平方公里。碛口,是吕梁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城堡,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5,青龙古镇
青龙古镇位于山西省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该村紧傍国道、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青龙古镇文化源远,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出生于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
青龙古镇文化源远,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出生于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王家成为当地官宦云集(三——五品官员多达多位)商铺遍布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发迹后的王家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形成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成为历史上北方的闻名重镇。
6,静升镇
静升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九沟、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同年又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年以来,先后荣获“山西省环境优美乡镇”、“山西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西省新农村致富技术培训百强乡镇”、“山西省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年3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地处晋中盆地边缘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具有灵石“小江南”的美称。全镇面积56.43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委、2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人(年),静升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驰名海外的元代古刹——资寿寺;又处在祁临高速路灵石出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7,大阳古镇
大阳古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大东线南侧,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古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数量众多,仅地面古迹文物单体就有个,文物类别主要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以及人文活动景观4大类,体现了旧大阳镇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宗教气息。漫步古镇,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大阳古镇是一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都真实的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大阳的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都为大阳的历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来到大阳,远处群山怀抱,气象万千,近处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不愧为一座“活着的古镇”。古镇分为东大阳和西大阳,五里老街贯穿其中,西宫阁(赵飞燕)、高公主府遗址(北齐皇帝高洋之女)、天官府(孟氏一门七进士)、裴家十八院(光禄大夫裴宇)、张家祖宅(户部尚书张养蒙)、常翰林院(浙江布政使常恒昌)、棋盘院(传承上党戏曲的张得诚)、状元府(晋东南唯一的武状元张大经)、茹太素故居(户部尚书茹太素)、段氏老宅(八朝为官的段家)、霍家大院(太子太保霍整等等几十处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和遗址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里。此外,镇史馆是您系统了解大阳古镇多年历史文化的第一站。传统木作馆以传统木作工艺体验为主题,分为公共开放区、体验区和木匠活态展示区,可以体验拉大锯、刨木花、接榫卯、拼斗拱的乐趣。古法制铁馆则是一部“中国冶铁简明史”,也是一座“制铁科普大课堂”。
8,端氏古镇
端氏古镇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是沁河流域比较大的古镇,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陵沁、端润公路在镇内横贯交汇。有着近两千年的建城史,西汉曾在此设县,唐代就聚集众多的手工作坊,明清时期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通发达,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改革开放以来,端氏正经历着产业调整的裂变,成为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重心和核心区域之一。
端氏古镇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是沁河流域的最大古镇,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陵沁、端润公路在镇内横贯交汇。有着近两千年的建城史,西汉曾在此设县,唐代就聚集众多的手工作坊,明清时期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通发达,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改革开放以来,端氏正经历着产业调整的裂变,成为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重心和核心区域之一。
文艺大叔的小商店集—古镇集—过往集—时光集—旅行集—历史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xw/5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