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唐山陶瓷起源靠的是山西介休洪山移民

唐山博物馆

山西洪洞大槐树图

唐山的由来,唐山距今约年-年。“唐山”原为山名,即现在的大城山,关于大城山何时被称为“唐山”目前还存在争论,主要有始于唐代和后唐两种观点,唐初这里归属平洲、蓟州管辖。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经此地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五代时期唐山属于后唐统治区域,据文献记载,后唐皇帝李嗣源曾经在此驻兵。这是记者在唐山博物馆看到的历史记载。

移民多数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唐山古瓷

唐山文物

明朝初年,朱元璋举师北伐,收复中原,由于水旱灾害,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山西大部分地区则风调雨顺,人丁相对兴盛。当时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洪洞县更是平阳一带人口稠密之县,加之地处交通要道,适合作为迁民的重点。明政府便在洪洞城北的广胜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广胜寺前大槐树下,成了移民外迁的集中地。

据民间相传,山西广胜寺附近各县的百姓,都要在大槐树下集合,然后分发各迁徙地。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曾多次从人口密集的山西往黄河流域移民。当时,官府采取欺骗的形式,张贴告示说,只迁徙男壮丁到燕地戍边拓荒,除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移,其他地方的人都要迁走。而当成千上万民众聚集在大槐树下时,官兵四面合围,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迁移。

官家怕移民迁徙途中逃跑,对不愿迁徙的移民捆绑上路,昼行夜息向北迁徙。移民途中要大小便时,就要把捆绑的双手解开,就有了“方便”称为解手的说法,至今唐山一带将大小便称为解手仍保留了下来。还有被迁农民把自己刚出生子女的双脚小脚趾指甲咬裂,为相认凭证。有关小脚趾指甲两瓣还有一说法,大槐树下移民登记时,为防止逃脱用刀斧将小脚趾指甲劈开作为记号。后来“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在冀东一带至今有很多人认定自己的祖先是由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他们的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不仅仅口耳相传,还被镌刻在墓碑和族谱中。

田氏家族传人

小记者参观

唐王李世民东征图

没有移民就没有唐山;没有移民就没有唐山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移民把陶瓷制作技术带来并不断发展,使唐山成为陶瓷之都;唐山陶瓷起源于明朝永乐二年,史料记载“明永乐二年,由山西、山东移民带来各自的制陶技术,在唐山弯道山周边落户,从而开启了漫长的唐山陶瓷发展之路。山西移民中的晋中介休人田时宽、范时真,他们在原籍均为陶户,移民时结伴而来,因看到唐山弯道山蕴藏煤,矸甚富,破土即是,随即落户西南山坡,建起缸窑,重操旧业,烧制缸盆。其时缸窑在下,人居其上,故称“窑上庄”。

据《唐山市志》记载:唐山“西缸窑”田、范两家于明永乐二年迁居唐山。另据“西缸窑”田氏家族十世田轼所作《田氏家谱》序记载:“我田氏一族,肇基自山西汾州府内,寄居介休司东村”而范家后人范星辉亦称“老祖范时真与田家于明代永乐二年由山西省汾州府介休县司东村迁至西缸窑”由此可见,介休市陶瓷烧造艺术早在明代已经传至唐山。

关于山西介休田氏家族迁居唐山的史实,主要依据于《田氏家谱》的序言记载,我田氏一族,肇基自山西汾州府内,寄居介休司东村中……经过考证,“司东村”为介休口音音译,实为“师屯村”,隶属于介休西南的义堂镇,是一个古陶瓷村。

在宋、元、明代,介休洪山陶民利用天然泉流冲刷山皮粘土,入池搅拌,然后顺水渠流到窑场,沉积成泥,再使用水动或手动轮盘手拉坯,缸器在泥坯晾晒中,还要用木板拍打整形,干燥后施釉,最后入窑烧制。那些窑炉多半依山坡而建,属馒头型直烟窑。

可想而知,唐山陶瓷起源靠的是山西介休洪山移民。

唐山移民以职业命名的村庄

年,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二十世纪初,唐山从工业镇逐渐发展为工业城市。年,唐山镇改称唐山市,仍属滦县八区管辖。年,日伪北平临时政府明令设唐山市,市区范围扩大,增加30个自然村。年10月,正式成立唐山市政机构。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唐山市人民政府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东区。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唐山市为河北省省辖市。(作者:李宏资料来源于唐山博物馆和网络)

转自黄河新闻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愈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tc/8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