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ldquo四类村rdquo标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昨天下午,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会上,
《介休市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出台。
年,我市将倾力打造布局美、环境美、
生活美、产业美、风尚美
“五美乡村”的介休品牌,
逐步建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
面上洁净、繁荣和谐、留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实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格局。
那么,这份“介休方案”有哪些硬核内容呢?
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年在全市10个乡镇按照“四个一批”的目标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即:建设一批人居环境改善村、达标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提升一批乡村振兴精品村、巩固一批典型引领标杆村。重点围绕汾河廊带旅游通道和乡村振兴“一园四带”沿线村庄、传统古村落及、两年的创建村庄,分类别、分梯次、分条件地扎实推进,实现介休乡村人居环境的本质提升
创建标准和内容
一
基本条件
1
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心中有党,一心为民,团结干事。村主干有文化、能力强、善管理、会经营,热爱农村事业,有服务意识,有一定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执行力。
2
发展集体经济有支撑、有招数、有项目,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3
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体系,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多,农民投工投劳热情高,改善生活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农民贡献度高。政府与农民互动的局面形成,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4
建立财政奖补、部门帮扶、集体投入、社会赞助、企业捐赠、农民自主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具备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
5
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三基建设”不断夯实,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彰显。基层扫黑除恶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运行良好。积极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三零”平安村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家庭”创建活动,“一约四会”全部建立。
二
“四类村”具体标准
1
-人居环境改善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的必要前提,要全面做到“四化两改”,即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旱厕改造、上下水改造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日常管理机制健全。(1)村庄外围、内外大街小巷无“四堆”现象,路面有专人日常清扫、保洁,垃圾及时清运。(2)主干街道无违法建筑、无残垣断壁、无占道经营、无私搭临建、无乱贴乱画,交通有序、畅通无阻。(3)主干街道硬化率达%,小街小巷硬化率达90%,路面平整,无坑洼、积水、断裂,无破损面。(4)上下水配套齐全,路面无污水横流,污水处理率达60%。(5)村庄户旱厕改厕率达85%。(6)村庄绿化率达到20%以上,主干街道两侧栽植行道树,有条件的村要环村绿化,达到园林村标准。(7)村庄主要道路、路口及公共场所照明设施齐全,村内路灯布局合理,灯具美观大方、环保节能。2
-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是在“人居环境改善村”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除具备人居环境改善村7项标准外,还要做到“三有两齐备两覆盖”,即村庄有规划、建设有特色、风貌有品位,公用基础设施齐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垃圾分类全覆盖、街巷硬化户户通全覆盖。(1)有实用性村庄规划。(2)生活垃圾实行上门分类收集,渣土垃圾有序转运收集,建筑垃圾规范直运填埋,所有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3)合理利用村庄内闲置小空地,见缝插绿,布置小景观、小景点。(4)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有党群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场所、便民服务场所、医疗卫生场所或爱心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5)公用设施逐步完善,按0人标准配备两处无害化水冲式公厕;建设公共停车场,按规划配建污水处理站;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6)村庄各类空中线路、管道整洁有序,无“蜘蛛网”乱象,有条件的村实行管网入地。(7)村庄街道硬化实现户户通覆盖,街道外立面风貌有特色、有品位,达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美景。3
-乡村振兴精品村-“乡村振兴精品村”是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除具备美丽宜居示范村14项标准外,还要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有量的突破、质的提升。(1)村民清洁取暖率达80%(集中供热、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同步实行改厨,使用液化气或电磁炉烧饭。(2)村庄主干道路按城市道路施划交通线、设置路牌标识,村内主要出入口设村名标识,有地域景点布置,做到特色鲜明。(3)挖掘村庄文化、民俗风情、典故传说、祖训家规、名人文化,使村庄有灵魂、有内涵。对村内古建筑、古文物积极开展保护利用,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并举,达到村村有故事可讲、村村有传说可听。(4)以产业振兴为基,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聚焦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晋中“百里乡村振兴廊带”、我市“一园四带”战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有规模性农业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就业有去处,收入有保障,产业更兴旺。(5)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开展文明村、户创建活动,定好村规民约,选树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村庄好人典型等。深化美丽庭院建设,推动庭院革命,0人以上村改造不得少于50户。(6)乡村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强,受到介休市级以上表彰。党建工作、阵地建设有特色亮点,“三零村”、平安村创建成效明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民风淳朴、移风易俗,无“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基层党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民生事务、“三资”管理等方面长效机制健全,有队伍、有措施、有保障、有实效。4
-典型引领标杆村-“典型引领标杆村”是指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提标进位,在人居环境建管运行机制上、产业发展经营上、集体经济壮大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乡村文明和乡村治理上,为全市其他村作示范、立标杆、创经验。(1)强化管理。按照城市管理标准做好日常管护、养护、维护,细化管理办法和标准,摸清村内各类基础设施元素,建立台账,配备专职管护队伍,充分发挥街长制作用、网格员职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置到位,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建管机制有力有效,保持村庄常态美丽。
(2)寓教于民。充分激发农民主体作用,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当中,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唤醒群众自我革命、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勇气和斗志,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3)典型推广。开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推广”社会实践,认真总结提炼村庄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活教材向外界推广,进一步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
(4)搞活经营。利用和发挥标杆村名片效应,挖掘村庄发展模式潜力,创新经营村庄理念,在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上做足文章,至少打造1-2个田园综合体产业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达到村庄更美丽、经济更活跃、人民更幸福。
(5)跟踪考核。对“典型引领标杆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农办)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验收,一年两次现场观摩,根据验收和评比结果给予奖惩。
未来的介休农村将越来越美
是不是很期待!
来源:介休发布
▌(),投稿、爆料领红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tc/4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