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历史名人系列之龙神县令贾浑

历史上千百年来,广阔富饶的土地、经世积累的财富和发达的农耕文明一直激励着历代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的雄心,而汾河两岸——吕梁山区一直是多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但伴随着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通常都是无休止的战争和血泪。其中最突出,对山西乃至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当属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实是“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而介休同样未能幸免其难。

五胡十六国分布图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自古以来是三晋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陕晋通衢”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年前的西晋惠帝时期,晋室分裂,内忧外患,“华夏大伤”。永安元年(公元年),匈奴族将领刘渊自离石起兵反晋,揭开了“五胡乱华”的战幕。刘渊的兵将首先发难于介休县城。彼时的介休,已由“界休”改为“介休”,全县不足三万人,任县令的是一位青年儒生贾浑。

贾浑是山东魏昌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熟读经书,他对《左传》中“晋公子重耳将亡”里“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敬佩不已,把“荆轲刺秦王”中侠肝义胆、视死如归的荆轲,“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大义凛然、不辱使命的蔺相如奉为人生楷模,贾家长辈也经常以气节操守教育子弟。贾浑弱冠(20岁)时,娶了知书识礼、姿色娇美的宗氏为妻。夫妻二人每到一地,总要相携凭吊先贤遗迹和英烈祠庙,以爱国保节互励。公元年,贾浑携妻上任后,勤于政务,执法严明,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疾苦,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事必躬亲处理,一时间介休呈现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繁荣局面,宗夫人也从不以官亲自居,经常走街入户,察看民情,一时间,人人赞扬贾县令,家家称道宗夫人。

永安元年,兵戎终至。匈奴左部帅刘渊从离石起兵反晋,派部下乔晞攻介休。县令贾浑和守卒难抵狼虎之兵。城破之时夫妻二人双双被俘。但夫妻二人面无惧色,骂贼不止。乔晞久闻贾浑是位骨格不凡的忠义之士,又惜其才学,便百般劝降,并许利相诱。而贾浑抱定一死之志,毫不为动,面对刀丛剑树,玉石俱焚的危境,贾浑慷慨陈词:“我为一县之守,不能为了保全自身与妻室,苟且偷生。侍候你们这些乱贼!否则,我有何颜面再见介休父老乡亲。”夫妻二人抗节不降,终先后罹难。而刘渊闻讯后,曾下书痛责乔晞,他也深为这对节烈大义的夫妇所感,于是派人收整尸首,棺廓盛殓,亲书祭文,礼葬于常乐村坟地。

贾浑领导介休人民抗击匈奴兵的进攻,是爱国、守土、卫民的正义之战。所以,其节烈表现,当视之为英雄行为。贾浑夫妇,也无愧于“忠魂贞魄”四字,在大难临头,大厦将倾或兵败势危之际,铮铮铁骨,耿耿丹心,碧血苌弘,彪炳青史。

《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中还特地将贾浑列入“忠义”名录,在宋代被加授为“贾侯”,先后在宋代和明代两朝都列入了国家认可的民间祭祀名单。贾浑妻子宗氏被载入《晋书·列传第六十六烈女》中。后世诸如《资治通鉴》等官修类史书中,也都对贾浑夫妇节烈大义的事迹有过记载和描述。而到了现代贾浑也被收录进了《中国名人大辞典》,出现在了《中国通史》等书籍当中,并且被长久的记录在了历代的《介休县志》当中。借此将贾浑夫妇视死如归,雄风千古的气魄,为我们跃然于纸上。

或许是和介休地域在历史上久经战乱有关,或许和这一方的水深土厚相连。介休百姓素有嫉恶如仇、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但凡忠于祖国、荫庇人民、造福时代、堪为楷模者,在历史上,介休百姓往往会建庙立祠,世代祀之。后人将贾浑的故事神话,并和民间长期存在的农业神、水神等固有崇拜相结合,将人化为神。从永安二年(公元年)起,在常乐村、张良村等不少村镇兴建起纪念贾氏夫妇的龙天庙,庙内塑贾浑夫妇的神像,“其灵昭昭,遇水旱疾疫,祷之必应,祈雨尤灵”。乾隆年间《介休县志·坛庙》、《重增修龙天庙碑记》都分别有记载:“龙天者,介休令贾侯也。”“公与城存亡,生而勤劳在民,功在社稷,精诚所贯,实足以感风云而动雷雨。”表述贾公的忠节气壮山河,当于中华文明史共存,与天地共在,与日月共辉。时至今日,介休境内仍存有11处龙天庙。

好了,“龙神”县令贾浑的故事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就请持续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李从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mj/475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