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城的美丽嬗变焦炭之都介休的
三道河村村民王通家的煤堆不见了,全家用上了天然气;三贤故里介休市的城里有了免费的公交车……短短几年,介休市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年,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年,折桂“国家卫生城市”。曾经的“煤炭之都”介休华丽转身,民生事业不断发展,这也成了晋中市城乡新面貌的一个缩影。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实现“环境美”
黑乎乎的煤堆垒在门口,每逢饭点腾起的煤烟,把窗户、檐头都熏得乌黑。一到雨天,在淅淅沥沥的雨水冲刷下,泥水和了煤面,更是让人无从下脚。这是多年来,介休市宋古乡三道河村村民王通家的生活。尽管经济好了,腰包鼓了,他还是得面对门前那堆煤。 但现在不同了。年7月起,介休市在三道河村首推“禁煤村”,王通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他家昔日黑乎乎的房屋、门窗整饬一新后,一下子干净、整洁多了。“看看现在,不到两年的光景,门口道路硬化了,村委给配了垃圾池和垃圾箱,还有保洁员专门打扫,马路上干净得很。如今许多村民都养成了自觉讲卫生的好习惯。”王通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统一涂刷的农户房前屋后干净卫生,在一幅幅漂亮的墙绘作品出现在村文化广场和主干道旁,新建的街心公园里不时传来孩子欢笑声……走进介休市宋古乡三道河村,宛如走进秀美的山水画之中,让人流连忘返。每当红日初升,在修建完成的介休市宋月古乡三道河村街心公园里,处处摇曳着绿色与清爽,人们和着欢快的旋律,尽情施展着舞姿。然而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全村的煤泥存放点。
“我们把全村个煤泥池全部推平,修建这个街心公园,就是为了让村民们有个休闲去处,斩断后路,让三道河村成为介休首个‘禁煤村’!”三道河村党支部书记温才告诉记者。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以煤焦为主导的工业型城市。兴于煤,也困于煤,不仅产业结构一度十分单一,经济增长粗放,而且生态环境薄弱,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民的幸福指数低。
“我们全村天然气进户管道做到了全覆盖,今年八月底把天然气家家户户都接上,都用上,力争做到不用一点煤,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三道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温才说道。三道河村成功试点后,7月6日,介休市召开冬季清洁采暖“以气代煤”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以气代煤”工程,涉及全市10个乡镇、5个办事处、3万户居民,届时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接通天然气,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突出特色产品发展
实现“产业美”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就赚七八百块钱,两年也就一千五。但现在种柴胡,一亩地两年就能净赚元,是以前的二倍多!”家住介休市绵山镇大靳村的韩永礼给记者算着账,满脸笑容。去年,他加入了介休市泰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年5月他便种植了中药材柴胡、黄芩、透骨草。柴胡属两年生栽培类药材,两年头上一到,收益自然就多了。说着这些,韩永礼乐开了花。
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困局,介休市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绵黄芪是介休市特有的黄芪品种,因为绵山独特的气候、土壤、生产条件,生长出的黄芪品质极佳,而且绵黄芪既是药材也是食材,年市场缺口达40万吨。介休市林龙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抓住市场良机,在绵山脚下种植绵黄芪,虽然其生长期长达6年,但收益却是传统种植的5-10倍。“种植中药材利润差价空间很大,介休的绵黄芪独一无二,世界闻名,只有在绵山周边10公里范围内种植的黄芪才是绵黄芪。”市林龙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武玉林说。
“提质增效,推进农产品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是介休市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近年来,介休围绕培育现代农业体系,打造“药蛋果产”四大富民产业,两年时间,发展药材种植面积亩、蛋禽饲养量60万只,新增核桃林亩,双孢菇栽培达到5万平米。今年6月,介休入选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10个村获得万元发展补助资金。
加快民生工程力度
实现“关爱美”
“我90多了,不能做饭了,没有儿子,全凭集体照顾我,今年村里又修了大众食堂,又有吃处,又有睡处,又能休息,我就感到我幸福的不行。”义棠镇田村村民王大娘激动地说。介休市首个大众食堂在义棠镇田村投入使用,为全村75岁以上孤寡老人及弱势群体提供一日两餐及日间照料服务。
本着不搞大拆大建的理念,介休市在全市48个人口人以上的村庄共投资万推广农村“六个一”工程(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建一个街心公园、建一个红白议事大厅、建一个大众食堂、建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室,办一个集体经济体)和一乡一实事工程,高品位制定新农村建设点规划,并高标准予以推进实施。截止8月底,介休市“六个一工程”已完成投资万元,23个村已全部完工。
农村“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让介休的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幸福乡村建设的过程不断增长。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实现“布局美”
“公园面积.3公顷,有余种植物,种野生动物。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设有汾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管护站两处,汾河湿地科普宣教馆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打造了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及湿地科普宣教为一体的晋中平原特色湿地公园。”步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介休市汾河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面30万平方米环形湖,环绕湖一圈,可以看到湖心岛、清明园、福寿山、木栈道等景点。在出口处,一个带有摄像机的师傅正在拍照,从他的角度望去,湖面上一群白色的鹅正在戏水玩耍,湖边还有一家三口正在手拉手漫步在林荫路上,这惬意的景色仿佛从画中来。
一路走,感受最深地是两旁无任何的垃圾,到处是修剪成蘑菇样的绿色灌木,五颜六色的花朵簇拥两旁。一位身着桔红衫的环卫工说:“每天有清扫车过来打扫,我们主要就是捡掉隔离带里的垃圾,保持时刻干净整洁!”介休市连续几年投入上千万资金,配备环卫设施、改善装备水平,环卫队伍由原来的百人壮大到千人。一流的环境卫生硬件设施、一流的环卫工人队伍,环境改善也带动了百姓素质的提升。“现在扔垃圾不麻烦,路边隔几步就有垃圾桶,。”一位司机说:“看到环卫工人每日辛苦的打扫,为我们创造干净环境,我们怎能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增亮个性公共设施
实现“风尚美”
三贤大道两旁一座座充满现代化气息,外观呈黄色的公交候车亭与周边的花草树木融合在一起,给市民带来一种温馨感觉的同时,为城市景观增色不少。“在过去一到夏天我们要顶着烈日等车,有时候还要遭受雨淋。如今,有了这样公交候车亭,提供了候车小憩,遮阳避雨的乘车环境。”一位正在等侯公交的市民对这个候车亭赞不绝口。
这样的候车亭在介休有个,设置有标志牌和停靠线路信息牌,线路指示板,行人休息座椅,公益广告栏等,外观新颖漂亮,内容上不拘一格,除了公交换乘的信息外,还将介休风光,旅游景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休好人等内容展现在候车厅的宣传版面上,明亮的玻璃窗宽大的站台给出行的市民一种温馨的感觉。
在候车亭拐角不远处,一个给变电箱正在“上妆”的年轻人,引来众多乘客和市民的围观。只见他正在为“配电箱”“打底”,手边是已经调和均匀的红、黄、绿等颜料。在笔刷的大面积涂抹下,深灰底色的“配电箱”一下鲜亮起来。曾经,在城市的街道上,每行走一段,便会看到一个个或灰色、或黑色、或锈迹斑斑的“配电箱”尘土覆盖、牛皮癣式张贴着的广告等,更是让这些箱体成了城市脏乱差中难治理的顽疾。介休市创新将它穿上华丽的衣衫,变成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变电箱上还有诙谐幽默的警示语,也在不断提醒着市民,这是座文明的城市。
缩短“最后一公里”
实现“绿色美”
一辆绿色“牛鼻子”缓缓停靠在候车亭旁,鼻子上LED灯在闪烁:“市政府惠民工程”。一开车门,司机师傅便提醒大家:“前上后下,大家不要拥挤。”上车后记者留意道,车厢内已经满座。市民刘女士乐呵呵地说:“因为公交车免费了嘛,大家就尽可能地选择坐公交车了,可以减少车辆的出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堵车,也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免费公交这个政策,我觉得很不错。”“免费公交覆盖介休市区,每天有20辆分两路双向对开,每隔十五分钟一趟。”司机小武说,“目前,我们免费公交月载客人数已经在十万人次以上了,大家确实体会出行的方便,我们累并快乐着!”为减少机动车激增带来的交通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等城市病危害,介休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投放辆公共自行车,引入公共自行车项目;新增56辆纯电动公交车,推动农村公共出行低碳化全覆盖;推广出租车报废更新工作,升级提档为双燃料车型,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如今,在介休市内信步游走,举目四望,没有往日的垃圾堆碍目、没有往日的臭水沟刺鼻、没有往日的扬尘蔽日、没有往日的烟雾蒸腾,无论是人群聚集的公园绿地,还是人流穿梭的城市街道,在这里,你体会到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名不副实的称号,还是一个全市人民有着幸福感极高的宜居之城。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是一种温暖的鼓励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mj/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