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介休各饭店职工食堂学校食堂省里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
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
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公务用餐、职工食堂、教育机构食堂、聚餐和宴席、家庭和个人的餐饮活动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为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建立了长效机制。《规定》将于年3月1日起施餐饮浪费治理情况与文明城市等考评挂钩
《规定》明确,在公务用餐活动,职工食堂餐饮活动,教育机构食堂餐饮活动,聚餐、宴席餐饮活动,家庭餐饮活动,个人餐饮活动及其他餐饮活动中,不合理使用、不必要废弃餐饮食品的行为即为餐饮浪费行为。《规定》还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比如——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将餐饮浪费治理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考评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行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的服务规范、标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餐饮服务经营者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推动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将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情况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文明校园评价体系,指导各类教育机构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和健康饮食方式,指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食堂提供符合营养平衡要求的饮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工作;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指导,将餐饮浪费治理情况纳入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创建的内容。群团组织等执行公务用餐
《规定》明确,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中执行公务用餐规定,按照健康、节约的要求合理安排饭菜数量,推行自助餐、份餐等标准化用餐。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对职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日常教育,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有关规定。职工食堂提倡实行自助点餐
《规定》明确,职工食堂应当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对餐饮浪费者进行批评教育。提倡实行自助点餐、计量收费,提倡提供小份餐饮食品,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职工食堂应当建立用餐人数和就餐情况统计分析制度,合理确定餐饮食品数量和品种,加强原材料和副食品的采购和储存管理,开展餐饮食品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因不适应职工需求造成的餐饮浪费。《规定》鼓励职工食堂对餐饮食品标注热量、营养数值,提示职工适量取餐、健康饮食。教育机构食堂改进用餐方式
《规定》提出,学校、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应当教育引导师生养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文明习惯,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珍惜粮食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机构食堂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地域、体质情况改进供餐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餐饮需求,减少因需求差异化造成的餐饮浪费。提倡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拼菜、筒餐、套餐等餐饮服务。推行自助点餐,方便师生按需鼓励教育机构通过设立勤工助学节约用餐宣传员岗位、成立制止餐饮浪费志愿服务组织等方式,引导、督促师生养成文明节俭的用餐习惯。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误导、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
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各类饭店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餐饮浪费现象,比如菜单上不提示菜量规格、点的菜超量了、商家不提醒甚至故意误导消费者等等,这些都是餐饮服务经营者主体责任缺失造成的。为有效预防和制止这种浪费,《规定》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误导、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或者以包间费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以提供套餐服务的方式推销过量宴席。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制度,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纳入员工职业培训内容;提供符合节约要求的标准化菜品,在菜单上标注餐品分量、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提供小份餐饮食品,合理配置不同规格盛具,推行适合不同群体的套餐;在点餐、加餐时提醒消费者要适量,发现消费者明显过量点餐时提醒劝告,在消费者用餐后提示打包剩余饭菜;明示餐饮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提供宴席服务时,科学设计菜单或者套餐,合理安排宴席流程和餐台数量,引导消费者根据用餐人数理性订餐、合理消费;在提供自助餐服务中,主动告知消费者用餐规则,提醒消费者按需、少量、多次取餐,对有特殊食用要求的餐饮食品进行说明;餐饮外卖平台以明显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下单、适量点餐,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餐饮食品分量、规格、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规定》还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运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对餐饮食材采购、运输、储存等进行科学管理,及时调整餐饮品种和供应数量;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免费提供分餐服务和符合卫生环保标准的打包餐盒。家庭应合理点餐
《规定》提出,家庭应当传承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养成珍惜粮食、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根据实际需求采购食材并妥善储存、合理加工。
聚餐、宴席和个人外出用餐的,应当合理点餐、适量取餐、文明用餐、打包剩餐。违法将受处
《规定》明确,每年1月为全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宣传月。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劝阻,并可以投诉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平台,受理举报。公务用餐承办方在公务活动中违反相关规定造成明显餐饮浪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职工食堂违反规定造成明显餐饮浪费的,由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餐饮服务经营者违反规定,未在醒目位置设置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宣传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设置最低消费额或者以包间费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额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来源:山西发布▌(),投稿、爆料领红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hj/5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