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说九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洪山村民
我的家乡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洪山村,这里自古就是泉水之乡。
洪山泉,位于狐岐山脚。相传泉涌时神鸟鸑(yuè)鷟(zhuó)鸣于此。故名鸑鷟泉。北宋至道碑载:“鸑鷟泉故老相传,以为泉涌时有鸑鷟鸣焉。”《山海经》载:“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永经注》有:“胜水出狐岐山,东流入汾”的记载,因此这里有“胜水流膏”之美称。源神庙因有源泉而建,故名源神庙。《尚书·禹贡》中还有“治梁及岐”之说:“千年禹迹人皆仰,功德于今胜水流。”庙内祠堂供奉着尧、舜、禹,为的就是纪念尧、舜、禹之功德。
远在宋代之前已有源神庙,因年久失修而塌毁。北宋至道三年(公元年)重新建造,此后又经元至大二年(公元年)重建,明洪武十八年(公元年)再修,到明万历十六年(公元年)知县王一魁重建于此。碑载“至南山麓得阜,广十丈,长倍之,俯眺诸峰,左右盘磅,宛若双阙,逶迤北平下,苍翠万叠。俯瞰飞泉泻出山下,如万斛珠随地而涌,听之泠泠然锵锵然,若理丝桐而鸣环佩也。”
关于洪山村和洪山泉,在我们当地有三个传说故事。
第一个传说是狐凤传说。洪山原名狐岐山,山涧中住着一只成精的狐狸,每晚都要到村里伤害人畜,当地百姓深受其害。一日,西汉谋臣张良回汾陽探望樊哙将军(介休樊哙村以樊哙得名)借宿在村内,狐狸见此不敢下山,被百姓悄悄放地通红的山火烧死在涧中,狐岐山改成为红山。后来又因为洪山的村落布局很像一幅凤凰图案,红山、凤凰和鸑泉水充沛的流水,借助谐音就将此地叫做了洪山。
第二个传说是神鸟驻足。《国语·周语》记载“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相传在很久以前,突逢大旱,人们求雨心切,而就在百姓心急如焚时,一只华丽的大鸟落在洪山上,驻足三天后鸣叫三声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有人认得此鸟与记载中凤凰描述一致,而又因凤凰无宝不落,所以百姓就在神鸟落地处开始挖掘,过了没一会儿,一股泉水顺着此处喷涌而出。借助这里喷涌的泉水,那一年的大旱得以缓解,百姓获得大丰收,所以人们就将该泉水命名为鸑鷟泉。
第三个传说是天赐圣水。远古时期,绵山物产匮乏,而且多年持续干旱,民不聊生。于是,百姓与众多牲畜一同祈求上苍降雨。后来,经过长期求雨终于感动了上苍。神灵通知兴地—长寿神告知介休村村民于三月初三穿衣在夜晚三更派人接水。但是当天神引水出涧口时,绵山村村民却了无踪迹。天神一怒之下引水东去,见狐岐山麓洪山村民已在挑水耕牛,遂将水赐给了勤劳的洪山人。
个人感悟对于家乡,我们很多时候是生于斯,长于斯,对她饱有深厚的感情,但是要说真正地了解她,却不一定。此次借助民间传说了解的机缘,我对于家乡有了更多的认识。洪山泉,是大自然给予洪山百姓得天独厚的恩赐,她养育了人民,培育了文明。今天的洪山泉虽然不复过去的喷薄,但是洪山人民正在积极地改善环境,保护泉水。我相信洪山泉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
作?者?简?介
吉亚榕,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班学生。
指导老师:高忠严
审核校对:杨嘉昕
图文编辑:关志燕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作者或网络。
山西师大民俗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hj/4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