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争鸣谈介休旅游向何处去
介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介休文物古迹众多,各类遗存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居全省第9位。多元文化是先祖留给介休的特质。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物遗存是介休人的福气,也是介休旅游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社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于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三佳集团投资13多亿元打造5A级绵山景区,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投资近4亿元建设4A级张壁古堡景区,安益安洪公司投资1亿多元修复3A级虹霁寺景区,还有全国著名的张兰古玩城,都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在文化资源利用和旅游业发展方面尚存在差距和缺憾:
一是全域旅游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比较分散,客观上造成了有效利用和相互带动不足,加之大格局和全域意识不强,整体宣传和深度融合不够。
二是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比如,介休有诸多原生态、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在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上,多是修复修建古街古院、民俗园、农家乐,注入田园采摘、大风车等旅游新元素。传统村落的内涵远不止一条旧街、几个旧宅院。什么才是传统村落最具价值的文化遗产,如何提高传统村落民众的认知,保留其文化气息,如何科学规划和有效保护,这些都是需要我们 三是宣传和活动的实效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些年,我们进行了许多宣传推介和其他活动,有一些地方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但收效不大。
如何实施更有全局性、更持久、更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战略,切实把介休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这是需要我们 对已经成型的传统文化——慈孝文化、清明寒食文化、晋商文化等,要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介休的文化符号。要列出课题,加大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力度。比如千年古邑邬县历史文化。“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邬县建制早于介休年,存续有年。历史上的邬县、邬城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邬城店村发现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东周绳纹陶片,有古邬币(现存山西博物院),是邬姓胞衣地,也是介休晋商冀氏祖居地。还有始建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毁于上世纪60年代末规模宏大的永利寺。至今多年的古邑邬县,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介休历史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
要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陶瓷、香、黄酒、张兰驴肉、贯馅糖、醋、建筑琉璃艺术等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和技术。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文化研究、创作和文化旅游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培养更多人热爱介休本土文化,让介休文化更好地弘扬、传承。
2、加大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美誉。山西的旅游多数依托文物古迹,介休亦然。因此,保护好文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修复、修缮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力度。传统村落是旅游的好去处,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村民参与的原则,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适度开发,避免照抄照搬,同质化的现象。倡议设立村风村貌、村文村史、民风民俗、家风家训展示室,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重视文物构件的保护,开展文物构件普查登记。收集和研究散落在田间地头、坝台水库等地方的石碑、石柱、琉璃等构件,有文物价值的要采取保护措施,也可由博物馆统一收藏。
3、强化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展示
在运用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加大新型媒体的宣传和展示力度。智慧策划、精心实施,注重宣传实效。强化文化介休的构建意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旅游宣传的重要名片。在高速路口、国道旁、城区和乡镇主要位置,设置介休特有的文化符号,彰显介休厚重历史的文化内涵。建立晋商文化研究档案,保护晋商文物遗存。商儒并重是介休晋商得以在几百年中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晋商的经营智慧、精神价值以及对当代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晋商留给介休珍贵的滋养和宝贵的财富,如古院落、手稿、账册、信札、老照片、生活用具等要专项收集展示。支持和鼓励社会捐赠,系统整理、展示,出版晋商史实资料,做好介休地域文化信息收集。
4、做好全市旅游规划
政府部门要从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从定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科学合理规划全市旅游线路。利用介休、张兰和灵石高速路口等主要交通入境口位置,以张兰古玩城、绵山、张壁古堡、南庄村、后土庙、顺城关步行街、祆神楼、博物馆、虹霁寺等文化景点和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工业和传统村落旅游为主要景区景点,形成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的线路设计。
规范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增进旅游景区和本土文化资源的统一推介。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文化交流推介活动,与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公司、旅行社对接,联动、互通、融合到国家、省、晋中和周边县市的旅游线路中。
5、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善用互联网的平台,打造我市全域智慧旅游,使游客对介休有一个“全景式”旅游资源了解。建立全区域网上订票、订餐、订住宿、订特产、订传统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的服务体系。让物流速递模式在旅游区发挥重要作用,让游客购物不再是负担;联合各景区设置一卡通(通票)、套票、优惠奖励门票模式;鼓励特色美食、小吃、土特产、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景区;增强品牌意识,推进旅游文化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突破门票经济;配套和规范我市各景区之间往返公交车辆和旅游出租车辆,为游客提供便利;整治景区及周边环境,加强评审和监管,展示介休国家级卫生城市形象。
文化是我们共有的财富,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有地域的文化自信,有创新意识和文化输出的窗口、资源引进的通道、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形成文化带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介休的经济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作者简介:原家敏 介休市人,介休市文化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介休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本文源自《文化介休》年总第9期
—END—审核:王光亮原家敏
编辑:杜美锐张晓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推荐,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xiuzx.com/jxshj/47772.html